在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中,除了高品质液压、传动系统及发动机供应商占有绝对话语权外,其他配套件供应商与整机制造商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调查,今年4、5月份伴随需求的快速下滑,整机厂家纷纷降低了零部件采购量,实际采购量较年初计划数下降10%-40%不等,尤其是有些先知先觉的整机厂家,为应对市场风险,维持库存周转正常,主动大幅降低生产量。因此,在这轮市场调整中,配套件企业“受伤”程度要远远高于整机厂家。
2009年、2010年市场持续火爆及整机厂家的乐观情绪灌输给配套企业的终极思想就是扩产、扩产再扩产。现在市场上新流行的做法是以整机厂家为中心建立配套产业园,众多配套企业被邀请到园内投资建厂,与整机厂家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不难理解,这种做法对整机厂家十分有利,不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更可以帮助企业完善配套体系,增强竞争力。另一种做法是整机厂家要求配套企业在其周边建立物流仓储中心,缩短供应半径。不管什么方式,配套企业主要是跟随整机厂家战略进行投资,缺乏自主性。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整机厂家与供应商关系往往十分融洽,一片欣欣向荣。需求萎缩时,由于传导环节过多,配套企业真正认识到市场萎缩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调查,每年年末,整机厂家都会召开供应商会议,公布下一年的采购标准及生产计划,要求供应商配合生产。这种传导机制最大的问题是整机厂家往往过于乐观看待下一年的市场需求,计划采购量超出真实需求,部分供应商由于对市场把握不足,会盲目跟随整机厂家的采购计划进行扩产,碰上类似于今年的市场调整,大规模扩产的配套件供应商就会很“受伤”。2010年风光无限的挖掘机履带制造商,在这个夏天不得不面对大规模库存唉声叹气。基于对市场不乐观预期,某合资挖掘机制造商前一段时间大规模减产,但近期迫于供应商及人员流动压力,恢复了部分生产。对于供应商来说,整机厂家这种战略调整只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没有体现真实的市场供需。所以,供应商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多角度判断市场需求变化,避免积累更大的经营风险。
日本地震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思考,由于日本在全球制造业配套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思考角度主要集中在整机企业的采购风险这一环节,很少出现反向思考的声音。在工程机械行业,有些配套企业客户集中度非常高,甚至对单一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到企业总收入的80%以上,这种企业的经营风险非常大,一旦下游采购企业出现生产波动,上游配套企业的风险系数将呈几何式增长,短期内甚至会出现“灭顶之灾”。所以,对于已成规模的配套企业来说,“分散供应”成为企业不得不做的功课。另外从市场结构上看,单一走配套渠道风险也是非常大的,不妨将业务下沉到售后及维修市场,在不同市场层面上平衡收入,降低业绩波动性。
在工程机械行业,日本川崎、五十铃这样的企业对比国内配套企业来说,经营风险要小很多。前者最重要的优势是技术与产品品质,与其提供同一品质的竞争者较少,并且这类企业往往是技术变革的推动者,是引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笔者认为,长期来看,降低经营风险最重要的手段还是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用强大的研发实力及高品质产品来应对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