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产业由大变强。国家此次出台的产业振兴政策中,将钢铁和汽车排在十大振兴产业之首,是因为它们在我国宏观经济中“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
我国钢铁业要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转危为机,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钢铁行业也深受影响。国务院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求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产业由大变强。
“其中,信息化建设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俊如是表示,面对危机,信息化能起到促进、支撑、保障的重要作用,化挑战为机遇,严峻的形势也对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深入应用
“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投资,且最多5年就能够收回投资。”中钢协有关人士如是说。
钢铁行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李世俊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推动钢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钢铁工业,为促进钢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数据说明了这一点。根据中钢协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底,包括宝钢、武钢、马钢、首钢、济钢等在内,我国钢铁工业有30家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了信息化阶段目标,其占全国钢产量的51.3%。其中,10家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中有9家进行了信息化工程;7家民营钢铁企业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化项目。
仅2007年,52家重点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就高达20亿元。据估算,从2001年至今,这些钢铁企业信息化项目投资累计超过60亿元。
信息化后的效益在销售合同兑现率、交货周期精度、销售询单应答时间、合同平均处理时间、生产计划兑现率、客户满意度等效益指标普遍得到改善。
实施了采购系统的企业,降低库存,减少了资金占用,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天数。邯钢设备系统运行后,降低了机器设备损坏的情况,减少生产停车时间,减少了大修次数,减少率约为10%至20%;缩短维修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提高率约为10%至20%;减少维修成本约为10%至25%;增加设备的使用效率约为20%至30%;延长设备生命周期约为10%左右。济钢备件库存资金占用9361.35万元,备件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为65天,全年共降低备件采购成本3659.53万元,备件采购差异率8.59%。
此外,通过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衍生出宝信软件(17.01,-0.06,-0.35%,吧)、武钢工程技术集团、首钢信息自动化公司、攀钢信息工程公司、鞍钢自动化公司等一批钢铁行业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52家重点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人员2.1万人,其中软件开发4316人,自动化控制9087人。信息产业的销售额38亿元,产值近15亿元;具备为企业内、行业内外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力,有的甚至能够承担国外信息化工程建设。
在融合中实现创新
经过8年的实践,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重要手段,并依此总结出可供行业参考的指导意见。
专家指出,从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分为三个阶段,提升管理水平阶段、业务流程创新阶段和全面融合战略创新阶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正在进行信息化流程创新,走在前面的少数企业已经在进行全面融合战略创新。
以宝钢为例,其信息化建设是从产线级信息化到制造基地级的信息化提升,从核心管理业务上实现信息化向一体化运营管控的信息化迈进。目前,宝钢在新的战略目标指导下,正在进行集团整体信息化规划,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整个集团的信息化集成、共享与协同,建成集团统一的信息系统。宝钢的信息系统支持了采购一体化、销售一体化、工程建设一体化、财务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和供应链整合的整体战略。与此同时,国内钢铁企业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完善生产控制系统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如今,钢铁企业信息化已经从信息的整合发展到了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和知识的挖掘。宝钢开发了综合数据挖掘系统、基于数据挖掘的质量分析技术、基于数据仓库的客户服务知识库,创建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武钢、通钢、济钢、新兴铸管(7.10,0.04,0.57%,吧)等企业也在知识管理方面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把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到企业竞争力的地位,有力地提高了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水平。
此外,为顺应国际化电子商务发展潮流,从2001年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宝钢、鞍钢、武钢等12家特大型钢铁企业联合组建了电子商务公司,搭建了电子商务网站,并逐渐开展了网上采购、网上招标、网上议价、交易信息服务等业务。
部分钢铁企业也建设了企业级电子商务网站:通钢集团网航电子商务平台开拓网上招标采购;广钢集团电子商务平台使广钢对外交易业务和集团集中采购以及销售业务进入了电子时代;宝钢集团的电子商务建设立足于集团内、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武钢集团公司则将电子商务与企业ERP系统整合,使用户在网上直接能够了解到合同执行情况……
促进产业由大变强
“十一五”是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的阶段,钢铁企业要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投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5到10年内,使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说,钢铁企业的信息化项目都进入了企业核心应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必备的设施,发挥了企业创新孵化器、精细化管理助推器、经营安全阀、国际化直通车和决策信息库的作用。“其中半数以上的项目达到或者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在我国传统工业领域是十分不易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对钢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化危为机,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并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中钢协制定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促进钢铁工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看,我国已成为钢铁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产线,拥有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管理水平、制造水平、产品质量与国外先进企业比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化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提供了促进钢铁产业由大变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李世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