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国焦炭产量达到了3.36亿吨,比2006年的2.98亿吨增长了13.4%;同年,中国共出口焦炭约1530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5.52%;国内焦炭表观消费量达到了3.2亿吨,其中用于钢铁生产用量约占80%。中国炼焦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成长作出了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炼焦产业投资日趋升温,焦炭生产能力迅速扩大,目前已经出现过剩趋势。而作为焦炭最大用户的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炼铁入炉焦比已由2000年的429公斤标煤/吨铁下降到了2007年395公斤标煤/吨铁。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生产规模还有增长的余地,但对焦炭的需求并不会同步增长;同时国内炼焦煤资源日益紧张,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加强控制,盲目扩大产能的焦炭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近年来,经过清理整顿,炼焦产业低水平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落后生产能力明显减少,环境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国炼焦产业仍然面临着艰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
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占焦炭产量的80%,但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的比重还不足40%,占焦炭生产能力六成以上独立焦化生产企业,除少数作为城市煤气供应的市政配套设施外,大部分集中在煤炭产区,远离用户,难以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
另外,从中国炼焦行业总体来看,中小独立焦化企业居多,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不利于推进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不利于整个行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不仅是钢铁行业、也是中国焦化行业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