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的中国稀有金属矿业摇篮的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区,经过50多年的开采遗留下来的300多万吨尾矿现成了炙手可热的“金矿”。
7月9日在可可托海矿区,2003年破产04年重组成立的新疆有色工业(集团)稀有金属公司的总经理何建璋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在尾矿中“淘金”的!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采的可可托海三号矿,是伟晶岩脉矿坑。盛产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一百四十多种有用矿物中的八十六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中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中苏关系紧张期间,可可托海三号矿的矿石承担了中国偿还给前苏联债务的三分之一,并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到了2002年该矿坑除了四周堆砌成山的尾矿石以外基本上已面临资源枯竭,当年为开发矿产应运而生的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物局此时也到了关闭破产的境地。
为了将国家宝贵而有限的矿产资源进行最大化开发利用,04年新重组成立的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公司开始积极在尾矿上“做文章”,利用尾矿中的伴生资源生产碳化硅产品和微晶玻璃,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又实现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可可托海三号矿脉虽然锂矿资源枯竭,但伴生的大量优质石英石资源是生产碳化硅产品的原料。可可托海稀有金属有限公司利用这一资源,开发生产碳化硅产品,并计划将碳化硅产品的生产规模从每年6000吨扩建至每年3万吨,同时,发展碳化硅的制粒、制粉、压板产业,增加经济效益,使现有的矿产资源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