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石的分类。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而金刚石本是一种天然矿物,18世纪证实了金刚石是由纯碳组成,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专门制造了高温高压静电设备,得到世界上第一批工业用人造金刚石小晶体,从而开创了工业规模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先河。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都是真钻石,与之相对应的是锆石(立方氧化锆)、莫桑石(碳化硅)等伪钻石。
二、培育钻石需求爆发。
1、全球品牌巨头加速布局培育钻石。
2016年5月,施华洛世奇创建了培育钻石品牌Diama;2018年,全球最大钻石供应商De beers改变了对天然钻石的坚定拥护,推出了合成钻石品牌Lightbox;2021年5月潘多拉宣布弃用天然钻石,转而全面使用培育钻石;全球品牌巨头的加速布局注定了培育钻石行业的美好发展前景。
2、钻石行业呈现供需失衡的趋势。
从供需情况来看,全球钻石消费需求连续增加,钻石最大的需求场景已经从婚恋需求逐步转向非婚恋需求,根据De Beers,2019年在消费者整体中,购买钻石动机中有28%为结婚相关,30%为示爱相关,而在中美千禧一代消费者中,购买钻石动机中,犒劳自己(中国/美国分别为46%/29%)和答谢赠礼(中国/美国分别为24%/27%)等非婚恋需求占比明显提升,非婚场景有望带动钻石需求持续增长。而在供给端,天然钻石资源属于非再生资源,全球矿产资源有限,不具备大幅扩产的可能,供需失衡的趋势也将为培育钻石带来发展机遇。
三、培育钻石的优势。
1、培育钻石价格更低,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培育钻石的价格是天然钻石的60%左右,而到了今年,培育钻石的成本只有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批发价更是只有五分之一。
2、培育钻石更环保。根据Frost & Sullivan发布的《毛坯金刚石生产的环境影响分析》,开采钻石产生的有害碳排放量为每克拉57000克,而培育钻石每克拉仅释放0.028克。此外,获取一克拉天然钻石需要毁坏多达1750吨无法修复、且长期不能耕种的土壤,而培育钻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0,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培育钻石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培育钻石可以通过加入不同的化学元素或特定工艺实现不同色调,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做到个性化定制。
四、培育钻石产业链
培育钻石产业链中,上游为毛坯钻石的人工培育,培育方式有两种,分别为高温高压(HTHP)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中国占比最大;中游为钻石的切割与抛光,集中在印度的苏拉特等地;下游为钻石的零售,以美国市场为主。
从利润率来看,上游和下游的毛利润逐年增长,2020年均超过了65%,而中游的毛利润只有10%左右。
1、上游:毛钻生产。
高温高压法(HPHT)合成的基本原理是在人造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将石墨进行相转变生成钻石。化学沉积法(CVD)合成原理是将晶种至于真空腔体内,通入含氮、甲烷和氢的含碳混合气体,在高温等离子的作用下,含碳气体被离解,碳原子在钻石基底上沉积成钻石膜。相比之下,后者产品为片状且纯净度更高。
我国是全球超硬材料的主导者,人造金刚石销量占全球市场的90%以上,培育钻石和人造金刚石过程类似,因此金刚石企业近年来都在加紧布局人造钻石。
全球人造钻石的产能比较集中,中国占比接近50%。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2020~2021全球钻石行业报告》2020年培育钻石产能全球约600~700万克拉,其中中国产能远超其他国家达300万克拉,占比约50%,其次为印度和美国,分别为150万克拉及100万克拉。国内钻石产能以高温高压法为主,而世界其他地区基本采用化学沉积法生产。
2、中游:切磨加工。
中游为加工市场,主要对培育钻石毛坯进行贸易、加工和设计镶嵌。印度是全球培育钻石的切磨中心,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共用加工产业链,全球95%的钻石加工都是在印度完成。
3、下游:零售终端。
下游零售端主要集中在美国,且占比仍在上升,中国排在第二,但占比较小。从零售品牌来看,美国拥有过25个培育钻石品牌,中国拥有19个,欧洲有9个。
国内主要钻石生产商有:
黄河旋风:国内最大的金刚石生产企业,目前公司3-5克拉首饰用培育钻石在国内外拥有稳定的市场。
中兵红箭(中南钻石):工业金刚石世界龙头,近年来完成培育钻石的开发,产品以2-10克拉为主。
豫金刚石(华晶金刚石):人造金刚石销量国内第三,2020年公司已实现5-6克拉产品的量产,且具备10克拉以上量产技术。
力量钻石:国内超硬材料主流供应商,培育钻石营收增长较快。
宁波晶钻:国内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大单晶金刚石生产制造商,其生产的CVD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
上海征世:国内为数不多的化学沉积法钻石供应商,目前主要销售的产品以1-5克拉CVD级培育钻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