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扬工信 记者 嵇尚东
工人将裁剪好的布料推送到全自动模板缝纫机上,设备便自动加工完成服装的袖、领等部分,整个过程无需手工操作。这是记者近日在扬州国联制衣厂有限公司总部车间看到的生产场景。在这个约3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共有30台全自动模板缝纫机。
实现自动化操作,推进智能制造,是我市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一批纺织服装企业通过技改投入、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再造,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培育自主品牌,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一个服装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再造”
国联制衣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维扬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国联制衣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智能悬挂生产线、自动裁剪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对总部车间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记者看到的30台全自动模板缝纫机,仅是技术改造的一小部分。
“与传统缝纫机相比,全自动模板缝纫机采用计算机电控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国联制衣常务副总经理徐宏介绍,去年初,国联制衣总部车间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工人数量从原来的300多名减少到不足200名,但生产效率却提高了30%。“智能设备生产有量化标准,避免了过去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品质不稳定的情况。”
在传统服装行业中,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往往占到销售额的40%。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愿意做缝纫工的人越来越少,服装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机器换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
国联制衣生产效率的提升,还源自对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再造。
“我们通过数字化改造,实时采集每道生产工序的数据,判断生产流程运行是否正常。”徐宏介绍,一旦发现异常可迅速跟进处理,保障大规模生产的相互协作。
如今,除了总部车间外,国联制衣在高邮的三个生产基地,也都实施了智能化生产线改造。“这三个基地的技改已投入资金1.1亿元,今年还要继续投入3000万元。”徐宏说。
一幅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创新画卷
引进智能化设备是我市骨干纺织服装企业的共识。
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奔马自动智能裁剪生产线、智能吊挂生产线等,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工作强度;高邮市经纬纺织有限公司在重点工序上先后引进德国、意大利的智能化设备,有力提升了产品品质,在业内打响了品牌……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市一批纺织服装企业通过加大新品研发,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
扬州纪元纺织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江南大学合作,加大在纺织材料、纺织工艺等方面的研发,生产出各类医疗防护面料和特种专用面料;扬州天富龙科技纤维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功能性涤纶短纤维,可广泛用于过滤材料、鞋服纱线和车用内饰,在汽车内饰件市场形成了比较优势;江苏太极实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发,已成长为高模量低收缩工业丝、工业输送带用帆布等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头羊”,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扬州服装产业发展史上,曾诞生过一批赫赫有名、家喻户晓的品牌。在新一轮市场变革中,它们也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再造,努力开辟新天地。
江苏阿珂姆野营用品有限公司瞄准户外运动市场,开发出自主品牌“阿珂姆”,主打户外运动服装、户外运动背包;江苏笛莎公主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深耕童装市场,开启“O2O”新零售模式,与万达、宝龙等国内高端购物中心合作,打造“女童全品类集合店”……
一张扶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面临着全球化激烈竞争。扬州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的家底如何,有哪些比较优势?
据了解,扬州目前拥有规模以上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企业229家,2020年开票销售超过300亿元。从产业地理分布看,形成了以仪征化纤无纺织物、陈集镇经编纺织、邗江品牌服装、高邮羽绒制品聚集发展的态势。我市纺织产业链较为完备,涉及原材料生产、纺织、设计、成衣生产、销售、品牌管理等各个环节。而在细分领域中,化学纤维、服装和羽绒制品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优势。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随着消费升级,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消费将成为趋势,这是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
“我市将围绕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化纤产业;围绕优势企业,做精做优品牌服装;围绕绿色发展,做特做绿纺织新材料。”该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引导和鼓励各地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引进等方式,力争在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产业化应用技术及高档面料生产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创意设计是服装及时尚产业的灵魂,这也是扬州相关产业的‘弱项’。”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服装企业创意设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服装节、展销会,支持企业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发布新品、销售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高的扬州服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