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就在中国高层对“碳交易”态度转变的同时,另一种促进减排的方式——碳税,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日前表示,碳税方案正在研究之中。
就在中国高层对“碳交易”态度转变的同时,另一种促进减排的方式——碳税,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日前表示,碳税方案正在研究之中。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已基本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在众多的减排方法中,碳税和碳交易同为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和接受。
目前美国推崇的是碳交易,而欧盟则推崇碳税。不过,除了欧盟之外,其他发达国家对碳税基本都持观望态度。那么,对中国而言,两者哪个更适合呢?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碳税与碳交易是“大棒”与“胡萝卜”的关系,应注意结合使用。
梅德文分析,在理论基础上,碳交易是数量控制,是激励机制,碳税是价格控制,是约束机制;在成本分析上,成本主要有信息成本和实施成本,信息成本上,碳交易要小于碳税;而实施成本上,碳交易高于碳税;在效果比较上,国际普遍认为是碳交易优于碳税。
但具体到中国路径上,梅德文认为,中国可能会先征收碳税,在各方面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碳交易和碳税都会实施。
事实上,不少分析人士也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可以考虑采用碳税方法,来促使其技术转变和结构调整。不过,眼下仍有许多现实难题亟待解决。
首先,我国总体税负已经处于国际上较高水平。历次的方案调研充分显示,开征碳税的阻力主要将来自企业、行业以及地方政府。此外,还将涉及到如何核算和计量的问题,二氧化碳从统计上来说比较困难。与此同时,碳税征收的范围,是统一征收还是采取有差别的税收方式也尚需讨论。
不过,从长远考虑,中国也需要加强国内碳交易市场的研究和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室主任曾刚指出,这在一方面可以为我国产业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提供一个可持续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新兴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国家竞争中赢得一定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