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速度不温不火、库存危机、倒闭潮、行业寒冬……近年来,唱衰纺织行业的论调一直存在,最近,又有媒体报道——近9年来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消失2.5万家。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发声辟谣。
据中纺联介绍,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所谓的户数流失,实则与统计制度的调整密切相关。经国务院批准,从2011年1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对主要统计制度执行了新的调整标准。而在诸多统计制度调整工作中,与我国纺织行业最为密切相关的就在于工业统计标准的提高,即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指出,正是由于此次工业统计标准的提高,使得我国统计范围内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指标有所“瘦身”。前文中所提及的媒体报道数据,实际为: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纺织企业达3.5万多户,较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年主收入500万元以营业务上)纺织企业5.5万多户减少了36%。
虽然这两组企业户数均为“规模以上”企业,但是此“规模以上”非彼“规模以上”,两者涉及体量大不相同、内涵有绝对差异,这也成为相关分析得出错误结论的关键所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指出,单就统计企业户数而言,在2011年执行统计新调整标准后,我国纺织行业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提升行业科技应用水平、践行品牌建设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是有所增长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至2017年一季度,纳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为3.78万户,相较执行统计新制度的2011年一季度3.5万多户增长了2000多户。
而不久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2017江南国际时尚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也佐证了整个行业质效指标稳健的总体态势。他表示,尽管中国纺织业经历了两年的出口负增长,但其在全球贸易和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稳固且前景可观。“今天,我们不能用‘传统行业’来简单形容纺织行业。以不久前上天的‘天舟一号’飞船为例,包括飞船外壳、火箭喷射口都是编织而成的。纺织的科技含量也可以非常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纺织业在欧美市场占据了1/3的份额,在日本市场则接近60%。孙瑞哲说:“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贸易和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稳固,贡献保持平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