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日前在广东南海召开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陈述的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对于纺织行业的定位。 按照这一定位,“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将在总量控制、质量提升、创建新的科技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上下大功夫,通过控制发展规模、提高品质,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
控制总量 提升质量
“‘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5%,平均利润率比“十二五”末有所提高。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5000亿元,年均增长6.1%左右。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6000万吨,其中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年均增长8.4%。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这是纺织“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对于纤维加工量的增长,规划设计的是规划期末增加到6000万吨。实际上“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增速已经比“十五”、“十一五”大大下降,“十二五”期间全世界的纤维加工总量增速大概是3.2%,中国的数字比这个数要高,但是到了最后两年也与这个数基本持平。要到“十三五”末期达到6000万吨,那就基本是在3.2~3.5%区间,也就是比全世界纤维加工量的平均增长速度略高一点。“而增长的这些纤维,我们基本都是寄希望于化学纤维上;从行业的角度讲,我们又把这将要增长的700万~800万吨纤维,基本都压在产业用纺织品上,这是依据于产业用纺织品要从目前在纤维加工量的占比为四分之一要增长到三分之一的目标,如此一来,我们每年产业用纺织品要增加的纤维加工量基本在150万~200万吨。”高勇介绍说。而对于纺织来讲,服装、家纺、产业用是三大终端领域,产业用占据了量增的几乎全部指标,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整个纺织的量增几乎全靠产业用纺织品,那么服装和家纺就不发展了吗?“他们的增长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加大棉花的使用量,二是增加附加值。”高勇说。去年中国使用的棉花只有670万吨,但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棉花使用量超过了1100万吨,所以在棉纺行业的“十三五”规划里,是希望棉纺行业的棉花使用量能够恢复到750万吨左右;也就是从整个纤维加工的规模来讲,服装和家纺行业在“十三五”期间主要靠的是更新、调换,也就是纤维品种的调换,而不是总量增加。此外,服装和家纺的增长,主要靠附加值的增加来带动。预计到“十三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的比例将调整为40:27:33。同时,到“十三五”末,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将达到200家以上,而这个目标主要靠服装和家纺企业来完成。
科技是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的重点,关键还是纺织材料方面的突破。我们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方面的比拼,越来越体现在基础科技,尤其是材料科技。“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仍然是把这一块当重点。”高勇说。“十三五”期间,纺织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推动建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中心,过滤、医疗、防护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开发、质量检测、市场推广等服务水平。
突破高强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规模化、高稳定化技术装备,开发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产业化应用技术,突破连续碳化硅等无机纤维规模制备技术等,促进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推动生物基合成纤维及原料的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形成千吨级海藻酸、壳聚糖纤维、万吨级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成套技术装备产业化,扩大生物基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应用。
研发应用低给液染色、针织物平幅印染、非水介质染色及微胶囊染色等技术、数码印花低成本墨水及可拆卸喷头等关键技术。
突破功能性敷料、肾透析纤维材料、植入修复等医用纺织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轻薄舒适、适应不同场景高防护性能的纺织品服装,研究开发具有发光发热、温变、变色、智能感知的功能性材料及纺织品服装。
发展高效、低能耗、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纺织专用应用软件系统,形成纺织各专业领域智能制造系统化解决方案。
推出四大重点工程
“十三五”期间,纺织将推出四大重点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包括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加强重点品牌培育示范、培育品牌服务专业机构、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加强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工程,包括纤维材料装备、纺纱织造设备、非织造设备、针织设备、印染设备、专用基础件生产装备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线(车间)示范工程,包括智能化纺纱车间、智能化长丝生产线、智能化印染生产线、智能化机织车间、智能化针织车间或工厂、智能化服装、家纺车间等;绿色制造工程,包括少水及节水技术、先进节能技术、污染物治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共性技术、纺织化学品及相关应用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