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我国机床工具企业如何突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开出了五剂药方。一是高端产品力争跨过两道门槛。高端产品发展须经历三个阶段...
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我国机床工具企业如何突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开出了五剂药方。一是高端产品力争跨过两道门槛。高端产品发展须经历三个阶段:能做、做好、做出市场竞争力。业内外有很多人存在认识误区,以为达到了能做的境界就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所谓能做,是指具备了高端产品的功能,即满足基本参数。过去几十年,我们在不断产生“世界先进水平”,但基本停留在能做的水平,即“形似神不似”,精度、速度、可靠性差距很大。往往速度一快,精度就没了。
“当然,能做也是一大进步。”陈惠仁说,“过去十年,从不能做到能做,这是行业的大成就,但这只是个过渡阶段。功能具备了,性能也得上来,这样才能用。但仍然不一定有竞争力,还需要提高性价比和服务。”
做好和做出竞争力,这两道门槛是一定要跨过去的。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业内很多人认为,由能做到做好是最后一公里(以全程一百公里计),实际上只走了五十公里。如此,是跨越不了这两道门槛的。因为认识决定行为,要跨越需要大投入,而谁也不会在最后一公里大举投入。
二是走市场专业化之路。如果比较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那么,低端产品往往和功能通用性相伴,主要服务形式是为客户提供通用实物产品;高端产品往往是客户化,立足满足特殊需求,往往与整体解决方案相伴。
如今,机床工具企业出于本能,都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其思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广度上做文章,即扩大市场覆盖面,撒大网,灭死角;另一类是从深度上做文章,即瞄准有限的点,深入挖掘。
前者还在追求量的扩张,在走老路;后者才是结构升级,是质的提升,是深入分析细分市场的结果。研究细分市场就会带来市场专业化。
专业化不能笼统地说,沈阳机床做车床,上海机床做磨床,那是产品专业化,是面向内部的专业化,这无疑是对的,但在高端市场就会失灵。高端市场需要市场专业化,即企业不是做某种产品而是专门为某个行业服务,现在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企业。
例如,给汽车发动机做装备,都是德国和美国的公司,一共也就十几家,这些企业不给别的行业服务,只做汽车发动机制造专家。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定力,又如何进入这一行业呢?
三是走差异化之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同质化。与发展高端产品相比,这个更重要。不是高端不要紧,但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过去十年,行业陷入了战略趋同,行业共同的追求是做大做强,结果必然是今天的低端同质化。
尤其是,伴随着市场步入下行通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低端市场,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苗头开始显现,部分企业甚至用低于成本价格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针对这种现象,2014年12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出台了《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旨在保障机床工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机床工具市场行为,维护机床工具行业共同利益。
四是软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要作战略性思考,需对问题进行分类。陈惠仁把问题分为两类:软问题和硬问题。硬问题是能力、条件甚至是人才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花钱就能解决或者基本解决。软问题是制度、文化、环境、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问题。
现在,中国不缺钱,机床行业也不缺钱。有些欧洲老牌机床企业的装备水平还不如国内,就可以反证这一观点。因此,到了解决软问题的时候。软问题是硬障碍、硬任务,也是无形的、深层次的、本质的。这样的问题俯拾皆是,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五是正确看待互联网思维。现在跟互联网相关的各种概念令人眼花缭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等,特别是很多专家讲,互联网技术或者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正在进行广泛渗透、跨界融合、全面颠覆,这听着挺吓人的,就好像机床产业世界末日来临。
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互联网兴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现在机床行业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当中,这两个潮流历史性地交合在一起,给行业提供了机会,需要我们准确地、科学地把握这个机会。
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互联网思维,现在机床工具行业企业家们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不大理睬,被动抵制。觉得这离我远着呢,机床行业就应该研究好工匠精神。事实上,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极大改变了。所以,与我无关的态度肯定是不对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早晚的事。
第二类,就是盲目跟风。认为传统产业就没有前途了,已经走到头了,有的甚至倾向于去制造,这又是一个极端。
第三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主动融合。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等的本质,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使我们的效率更高,和用户的交流更密切,信息获取更方便。说穿了还是工具,机床行业应该用它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