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壳结构聚合物(Core-ShellLatePolymer,CSLP),是指由2种或2种以上单体通过乳液聚合而获得一类聚合物复合粒子。粒子的内部和外部分别富集不同成分,显示出特殊的...
核壳结构聚合物(Core-Shell Late Polymer,CSLP),是指由2种或2种以上单体通过乳液聚合而获得一类聚合物复合粒子。粒子的内部和外部分别富集不同成分,显示出特殊的双层或者多层结构,核与壳分别具有不同功能,通过控制粒子尺寸及CSLP组成改性环氧树脂,可以获得显著增韧效果。据专家介绍,与传统橡胶增韧方法相比不容性的CSLP与环氧树脂共混,在取得好的效果同时Tg基本保持不变,而利用相容性的CSLP则可获得更好的结果。用核壳聚合物改性环氧树脂粘合剂能减少内应力,提高粘结强度和冲击性。PnBA/PMMA核壳结构增韧剂对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30份增韧剂后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转为韧性断裂。 对于酸酐固化体系冲击强度提高约32倍,超过ABS等工程塑料;对于Moca固化体系冲击强度提高近7倍。对比就地聚合PBA-P(BA-IG)0.2~1um的橡胶粒子分散体以及用晶种乳液聚合制成的PBA/PMMA结果表明,P(BA-IG)/P(MMA-IG)橡胶粒子分散体分别在环氧树脂体系中的内应力减低效果:发现前者固化产物Tg下降了,而后者Tg完全没有影响。SEM观察则表明前者形成了IPN结构、后者仅仪是粒子界面附近形成IPN;同时后者制成的粘合剂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地聚合获得的第1代丙烯酸橡胶粒子其核壳结构基本上是均一的,它们作为结构胶,其剥离强度、冲击性能还不很好;晶种核壳聚丙烯酸橡胶粒子是第2代产品,其薄壳部分具有絮凝性,核部分担负着增强韧性作用。据专家介绍,研究中发现后者环氧树脂固化后核部分的丙烯酸橡胶粒子呈微分散型,因此抗冲击性、剥离强度较高。
据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了一些新的改性方法,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是其中的一种。专家介绍说,环氧树脂(EP)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因其具有优异的粘结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的浇注、封装以及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基体等方面。由于纯环氧树脂具有高的交联结构,因而存在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对环氧树脂的共聚共混改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传统的环氧树脂增韧途径主要有: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或刚性颗粒等第2相来增韧改性;用热塑性树脂连续地爨穿于热固性树脂中形成互穿网络米增韧改性;通过改变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以提高网链分子的活动能力来增韧;控制分子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形成有利于塑性变形的非均匀结构来实现增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