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2013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学术界与会嘉宾,就中国纸业发展现状、林浆纸一体化、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一...
日前,2013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学术界与会嘉宾,就中国纸业发展现状、林浆纸一体化、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造纸工业需要更高的技术投入,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环保监管和企业不是敌人关系,而是协同、共同推进的关系。主持人:根据造纸协会的统计,从2008年开始,纸和纸板的消费量及生产量的增长速率处于下降趋势,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在包装用纸和生活用纸方面,中国的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而消费量的增长仍将继续保持。请问各位嘉宾,面对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国造纸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高延敏:主持人的问题我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下,对于比较优秀的大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是人均成本、行业利润率比较低。这方面的压力,包括企业自身如何实现循环经济,或者能做到零排放,因为现在我们有些化工企业实现零排放,有些冶金企业实现了零排放,对这样的企业,他们的环保怎么做到对它用的纸基、生产造纸机械有一些考虑,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小改革,这样的一些困难,是大企业面临的情况。
对于一些小企业,环保不完善的企业,在于补充完善一些设施。最简单的是耗电比较高的锅炉最可以改善吧。所以,这样的情况,环保的紧迫,节能环保的要求总要进行改造。大的改造和小的改造这是一些问题。
另外,我们刚才也谈到这个问题,确实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去创造一种需求,大家喜欢苹果产品,但最初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走路上网打电话,所以,我们造纸业如何创造出需求量,让用户喜欢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请别涛副司长从环保的角度谈一谈造纸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别涛:造纸业耗水量大,水作为稀缺资源,根据物质不灭原理,有废水排放,厂区要处理,向厂外排放,我们希望能够更高效率的降低水的高耗量,减少废水的产生,让它变成可以再生水在厂内使用。最后有一部分确实要向外部排放的,要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对外部的环境影响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就是这样一个规定的流程,耗水、留水、对外的排放都要控制在标准内,这样对促进我们企业生产和公众环境是在一种可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大家都说到了这是一个高耗水、高排放的产业,确实需要我们更高的技术投入、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约束。另外,外部环境,公众环保部门也在加强监督,我们不要妖魔化这个产业,我们要共同引导它、支持它、推动它走向绿色发展。
主持人:刚才您说得非常对,不能妖魔化,这个行业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我想请问您,面对现在中国造纸业的困难,可能一些龙头企业能做得很好,但现在中小企业能做到吗?
别涛:这确实有一个执法公平性的问题。在造纸行业见证了中国环境管理发展的过程,1995年时国务院发了一个决定,对“15小”小造纸、小化工等要严格的关停,当时是5000吨以下就要关停了,现在我们的造纸业能够达到500万吨以上了,小的是不符合环保原理的。
所以,从国家监管方面要对小的进行淘汰,要适度的规模化,只有大的才能承受得起较高的废弃处置费用。二是技术的进步也是非常快的,我个人觉得适度的集中,规模化,技术的进步,这个产业还是有希望的。
主持人:请教张文魁副所长一个问题,现在我们一直在提产业升级,这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对中国造纸业来说产业升级将面临怎样的过程?
张文魁:产业升级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内容,但不管是哪个行业有普遍的意义。
中国为什么提产业升级,它有它的特定阶段。不管什么行业,要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看的话,你要提升自己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当中,要提出自己的位置,这是无可非议的。
造纸业,我本人没有做过调研,对于造纸业的产业升级具体有哪些做法我不是很清楚。从共性的角度,造纸业和全球相比,拓展纸品用途,特别是高端领域、包含更多价值的领域还有很多空间。因为全球纸业用途5000种,我国才600种,其他的4000多种还没有进入,肯定是那种比较高端、包含价值比较高的一些领域还没有进去,从这个角度来说,造纸业产业升级要去拓展这方面的用途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是对本身的增长带来影响,同时会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主持人:请问赵伟先生和曹春昱院长,你们对中国造纸业的发展、行业升级,你们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和观点?
赵伟:这个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造纸业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这么多年的历史一定是传统产业。但作为这个产业的特点,又不等同于过去大家常说的耐用消费品,不是说今天用纸,明天不用纸。当然我不是为了行业来说话。
今天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应该说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传统过去先生产、后生活的路是走不通了,必须要按照现代产业的特点来做。加上中国这30年的发展,有很多过去欠帐的东西,作为一个行业和企业来说必须要完善。
这个产业目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内部的、有外部的,关键的几个问题:一是造纸业和经济发展有密切相关性;二是目前企业之间面临的问题,还过去的欠帐;三是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了负债率比较高、投入比较大。过去高投入的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大家要围绕现在的问题,要想可持续必须把问题解决掉,才能可持续和更好发展。
我们这个行业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模式,有扩张之路,有改变原料结构的路,有采取产品结构的办法,有采取技术创新的办法。目前在行业中,生产和市场效益都比较好的企业,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包括APP。
曹春昱:刚才赵秘书长做了一个阐述,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技术是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因素。但我们在研究中,有很多新颖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前景,但在近几年能在应用上,经济方面会有问题,就是这种技术应用了以后,它的成本会使产品市场竞争力短期内遇到障碍。因此这是我们新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碰到的问题。 如何尽快通过企业、院所合作,以及政策支持,共同使这些新技术具有可应用性,特别是在经济方面,这是我们发展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我们在很多产品上可能遇到了困难,但这是在传统领域中都遇到的困难,包括印刷、包装。我们更广阔的空间在我们的高新技术领域,在我们的新工业材料产业中,可能在座很多人不了解,如果没有纸的话,我们所有的汽车是开不了的,燃油空气滤纸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的航天技术,比如在嫦娥空间站中,它的系统中是有我们提供的纸产品。如果没有纸,我们的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的进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电池新能源领域,电池隔膜的构成部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纸基产品为主,如果没有纸基产品,这些新电池将会受到影响,远远看不到应用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发展的空间,通过技术降低消耗,这是产品的转型;再就是我们向更多的领域去扩展。
主持人:请问纸行业的马总和徐总,面临纸行业目前的市场情况,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来应对呢?
马志明:我们是专注在文化用纸的领域,我们比较关切这一整块后续的发展。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习惯读电子书,我本人也在读电子书,但和纸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因为在目前来讲,富裕地区,经济发展中,纸张是属于竞争发展态势,是从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我们在整个市场中怎么进行产品优化,在整个市场和价格机制下,以及整个营销机构中淘汰落后的部分,这中间方方面面,我们一直在关注怎样不做低端价格竞争的产品。
我们目前生产的纸种,从西方来看,整个需求会减少。难道我们坐以待毙吗?不可能,我们会去开发新产品,在我们的产品引导客户需求上做一个转型。包括曹院长刚才讲到的,纸有很多的方面可以开发的。所以,在整个产品升级方面,国内也有很多博士后工作站都在研究,所以,借助产学研我们共同开发未来生产的部分。我也有信心,我们在整个行业中已经继承的部分,把行业后续发展做好。这是我们目前关注的部分。
徐锡土: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去看到未来的趋势,进行一些投入。
1997年我刚到中国的时候,在中国投入了两台全世界最新最快的设备,当时整个市场的需求人均用纸量60公斤,到2012年中国人均用纸量成长到400公斤,短短几年间成长了7倍,当然这种成长有赖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和消费者的需求,也来自于企业的投入。
刚才也提到了目前在造纸业有一些瓶颈存在,但在生活用纸行业,我个人并不担心。因为目前中国人均用纸量4.2公斤,低于全球人均用纸量,按中国现在GDP人均收入,高于全球人均。所以,在这种不匹配的情况下,表示这个行业后续还是可以发展的。
但一个企业,如何兼顾企业发展和环保管理两个方面。早期,我参观过湖北的一家厂,他们生产一吨纸会消耗200吨水,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回收,这些对你不都是成本吗?他说,他的水是不用钱的,挖了口井上来就有。
当然,现在这样的企业都不存在了。我们对社会环境管理方面会不断的精进,现在APP已经可以做到6吨水造一吨纸,但我们总裁还是不满意,希望我们能够往零排放方向努力。所以,目前短时间的产能集中投入,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见得是坏事,当然这对消费者来讲,因为有了竞争,有了更多的选择,有助于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为事实上它是存在一定空间的,中国4.2公斤人均用纸量低于世界平均,但反观北上广、长三角和珠三角这边的人均用纸量已经接近港澳台用量,大概在8-9公斤,所以,在这么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在十一五、十二五到十八大,政府积极推动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所以,在现阶段60%的大卖场开新店都在二、三级城市,这部分市场上来以后,对生活用纸的需求量会有所提升。所以,作为生活用纸的一个成员,我对生活用纸还是很乐观的。
主持人:节能减排方面,象APP这样的龙头企业不是我们担心的,它毕竟是一面标杆和旗帜,但中小企业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未必能够做到。那么我们请高司长回答一下,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我们对做不好的中小企业有没有淘汰机制?对做得好的企业有没有激励机制?
高延敏:在现在执行中,我们对不符合条件的有一些淘汰任务,已经淘汰了2300万吨不符合标准的造纸厂和造纸生产线,今年预计计划淘汰455万吨。这是国家下的任务。各个地方,像一些东部省份自己还安排了很多的淘汰任务,每年都有这样一些任务。
激励方面,我们每年都有一些不太高的资金奖励。在淘汰方面我们这些年有很大的进展,尤其在近一两年,有些东部省份的淘汰量是非常大的,远超过我刚才说到的数目。对比较好的企业,从技术改造、清洁生产我们都有专项基金,相信优秀的企业都获得了国家的支持。
主持人:11月份环保部推进了简政放权,但造纸业一直是高污染行业,请问别司长,对于这个行业什么时候会简政放权呢?
别涛:这个产业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一直从环保角度来说还是严格管理的,确实是担心,权放得过低的话,可能难以得到严格的控制。所以,造纸业一般都是在省级,特别大的还是在国家。
审批权限在哪一级不是特别重要,还是要看企业的选点布局,作为新建企业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布局,建成以后工艺要选择先进的,生产运行要符合环保生产,所以,审批是一个条件,但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从规划布局、工艺选择和运行监管、排放监督,达标排放等综合来执行是更重要的。
主持人:造纸企业如何平衡经济责任和环境责任,张文魁副所长,您有什么看法?
张文魁:过去很长时间的发展,企业环保成本没有内部化,主要是外部化了。让民众和社会来承担这样一个成本,所以,导致我国产品价格好像很低,可以低价竞争,但它没有承担环保成本,以后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环保成本要更多的内部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承担环保成本和环保责任,这样看起来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但实际上一方面是有利于我们建设一个生态文明,有利于增进老百姓福祉,另一方面也是逼着企业走一个集约型发展道路。所以,我想这方面以后还有很多政策会推出。
主持人:请问赵伟理事长和曹春昱院长,造纸行业存在了一些节能减排的误区,你们怎么看这一问题?
曹春昱:很多事情是公众、媒体对造纸业做的一些事情并不了解,我们有很多的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进展非常快。最开始我的致辞中有一个数字,我们在近10年来产量增长是10年前的三倍,我们的排放是10年前的30%。这种进展行业宣传的不够,或者说我们大家得到社会的理解不够。在这条路上我们会继续走下去,不断的在能耗养地方面、资源消耗方面、污染排放方面不断的进行下去。很多新技术都得到了应用,包括固体废弃物作为一种再生能源等等,很多东西都在进行之中。
但不可否认,现在仍然有一些社会责任不强,或者是一些小企业无视法规,无视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还在做一些违规排放。尽管这部分企业很少,但是它的社会影响巨大,经常有媒体曝光。媒体曝光以后,让民众以为造纸行业就是这样。因此我们这个行业正面向社会的展示比较少,这方面我认为应该更多的加强。
赵伟: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一个产业是一个链条,尽管大家对造纸业有不好的印象,但作为一个产业环保工作不是独立的,它是这个产业必须的过程。所以,大家在谈的时候不要把它割裂开。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按照国内目前1亿吨的产能来看,按照规模产量看,前30位企业占到国内总产量的40%,污染物发生量(发生量不等于排放量,对外的排放和造成的污染,在这个过程中省略的东西,我们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前30位占国内总量40%,加上目前如果说按照5万吨以上企业规模来算,全国大概有300多家企业,按照规模来算不到10%左右的总量,但这些企业总生产规模达到70%以上。它的污染物按照现在环保部的监测,当然我个人对COD的问题有一些个人看法,我并不完全赞同COD就是污染物,它只是一个检测标准而已,当然这里有很多技术问题,今天不争论了。单纯来讲,这里面有很多转换的东西。
但就目前现在70%的总产能,我们目前整个污染物按照COD总量来看也不到40%。这种状态下,现在有我们产业支撑问题,但更多是管理问题,很多是放纵。如果真的要作为管理,目前来看我们行业应该能更好。
主持人:说到管理,环保部的别涛司长您怎么看?
别涛:这是一个基础产业,传统产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包括环保、工信部门、林业部门都重视产业的发展,不会想把哪个产业灭掉做掉。我们推进它的管理,还是希望它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包括纸产品本身的结构、档次、技术进步。刚才两位说到了,我们在20年前乡镇小造纸企业遍地开发的时候,很多工序就省掉了,污水直排了,纸浆提出来就卖了,我们一句形象的话说是一个小造纸厂污染一条河。但当我们的环境容忍量达到极限,外部环境压力内化到了企业,国家通过价格、税收等手段也在推动着企业把这些环境代价内部化,这也是一种管理,倒逼企业提升他们管理的结果。我们愿意看到这个产业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在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能得到发展,成为双赢和多赢,管理的目的是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环保监管和企业不是敌人关系,而是协同、共同推进的关系。
主持人:刚才我们的赵伟理事长说得特别正确,不仅仅是应用于造纸行业,对相关污染行业都应该是这样一种道理,环保和行业不能割裂看来,如果你选择了这个行业,这就是你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割裂是不负责任的,也会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请问马总和徐总,APP在环保投入方面有没有一些环保成本的转化?你们有哪些内容和大家分享的?
马志明:刚才提到节能减排的误区,有些人认为节能减排会增加成本,但从制浆来说,制浆里会产生黑液,黑液其实就是很好的生物质能源。欧洲原来有60%的能源是从黑液过来的。虽然整个高科技发展,欧美能源有80%是用黑液替代的。所以,只要环境治理后,对能源消耗是可以减下来的。而且它也是作为减少温室排放非常好的措施。在我们集团海南厂现在也达到了黑液80%回收,所以,作为能源的使用相对就少很多了。
因为我们产品是外销的,很多国际市场对于产品是不是绿色产品是很在意的。包括我们通过了IS2050产品碳足迹认证,也有关于ISO14064碳排放的认证,有了这样的认证,我们在出口的时候,尤其是欧美国家对这块的接受度很高。这对我们整个绿色形象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是有的。
我们的广西金桂是一个化学机械浆,它是全国第一个回收系统,可以把这个作为废水治理,所以,95%的制浆都可以治理以后循环利用,这些都是在整个环境治理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用出来。
徐锡土:其实环保和成本,并不是说环保做得好,成本就会上去。因为节能减排的目标,企业首先要提高效率。现在金东针对减排方面积极在推动光伏发电,我们传统产业竞争比较大,我们在厂房、屋顶全部布上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来供应我们的生产线需求。这部分目前在苏州厂就有20兆的发电量,最近会推动使用。现在我们从煤炭烧成蒸汽,推动汽轮机,再供到制浆车间,这中间会有一定的效能消失。我们现在针对这个引进了天然气气轮发电待干燥回收系统。这部分天然气进去以后,先经过发电,尾气送去干燥纸坯,再把我们烘干出来的水再循环利用。整个我们内部是一套循环,所以,这样对整个能源转换效率是提高的。同时在节能减排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对我们的成本也有一定的节约。这是我们近期推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