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约是一九七九年春,第一机械工业部周部长等领导到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视察。在汽车发动机车间,有几位刚从西德(即现在的德国)学习、考察回国的工程师,向周部长一行汇报了在西德学习...
大约是一九七九年春,第一机械工业部周部长等领导到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视察。在汽车发动机车间,有几位刚从西德(即现在的德国)学习、考察回国的工程师,向周部长一行汇报了在西德学习考察的情况。并实地用一台德国产手提式电动抛光机对机械部件进行快速打磨,钢纸磨片以80米/秒的高速飞转,打磨出的钢屑形成四散的火花,这种既轻便又高效的打磨工具当时就引起了所有在场领导的极大兴趣。一台手提式电动抛光机,重量不过1—2公斤,工人操作十分方便,特别是对大型机械的表面加工,十分到位。部领导当即指示二汽领导,务必组织技术力量尽快试制出这种电动式手提抛光机,并指示一机部机床局迅速下文第二砂轮厂和郑州三磨研究所,限期试制出与手动抛光机配套使用的钢纸磨片。这部手提式电动抛光机,据说是四位在德国学习、考察的工程师,在学习现场发现的,当时德国已使用十分普遍。在他们回国前,几经商量,他们决定把自己少得可怜的零用钱凑起来,总共也就100多美元购买的。按当时的国家规定,临时出国学习、考察人员,每人每天有一美元生活费,可用于回国时购买一点纪念品。德国工人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特地送给他们几十片钢纸磨片,就这样他们放弃小我,成就大我,才有了上述一段佳话。
一九七九年六月,第二砂轮厂正式成立“磨片攻关小组”,主要成员有黄国栋、李砚咸、李兰英、沈中强等,郑州三磨所高忠同志也参加了,共同进行研究。
攻关小组对二汽提供的德国钢纸磨片进行了剖析,发现其所用的基材是我们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一种很厚的工业纸——钢纸,强度极高,韧性极好。经调研,国内所有造纸厂均没有这种产品,只有山东青岛造纸厂才生产一种称之为“青壳纸”的产品,它主要用于制造电焊罩(保护面部眼睛用),汽车驾驶楼内衬及旅行箱用。但它的厚度、强度、韧性均不适合于制造磨片。为了解决钢纸的问题,攻关组报请一机部行文给轻工部,轻工部又把任务下达到山东省轻工局,由山东青岛造纸厂与山东轻工研究所共同协作攻关,试制符合我方要求的钢纸。他们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研究。终于以次级棉花和废旧棉布为原料,打出了高强度棉浆,生产出了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能够制造我们需要的钢纸磨片的“红钢纸”。青岛造纸厂后来更名为山东青岛钢纸厂,由于生产工艺复杂,产量和质量一直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短短二、三年的功夫,国内就先后出现了山东高密钢纸厂、江苏启东钢纸厂、河南洛阳三门峡钢纸厂。一个新产品推动了一个行业,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
在解决钢纸的过程中,攻关组还报请一机部先后通过化工部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天津化工研究院、河南省化工研究所下达试制胶粘剂的攻关任务,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先后试制出酚醛树脂粘结剂、环氧树脂粘结剂、脲醛树脂粘结剂等一系列适用于生产钢纸磨片的胶粘剂。它不但解决了试制钢纸磨片的急需,同时也为后来二砂引进宽砂带工程所需粘结剂打开了一个通道。
一九八零年六月中,我们试制的外径100mm\125mm\150mm的钢纸磨片,经二汽试用,可以满足电动抛光机打磨的质量要求。与此同时,二汽宣布我国第一批手提式轻便电动抛光机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一九八零年底,由二砂与三磨所联合研究试制的钢纸磨片任务胜利完成,并正式通过一机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成果鉴定,一九八一年荣获河南省政府优秀成果奖。
我们研究试制的钢纸磨片,主要用途是针对机械行业的一般机具零件加工用的。一九八一年中,市场传过来信息。当时的上海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及大连造船厂急需一种钢纸磨片,用于万吨级轮船巨大外壳在喷漆之前的除锈打磨。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当时,我国的造船工业基本处于半停顿状态,国际上的买船订单绝大部分落入日本、韩国之手,我国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体制又不符合市场要求,造船工业岌岌可危。此时,香港的爱国商人,号称香港船王的包玉刚先生来到祖国大陆,放言可以挽救中国的造船工业,也就是说,他手上有大批的买船订单,但条件是我方在造船的时候,必须接受包玉刚先生外聘的日本工程师的现场监督,轮船在下水前,必须接受英国的专业机构的验收。对这种要求,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那一级官员也不敢认同。据说,后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包玉刚先生时说:“可以嘛”,从那时起,我国的造船工业才跨入一个新的飞跃发展时期。
造船本身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其技术工艺要求十分复杂,但牵扯到钢纸磨片的主要是船体外壳。我国的老工艺规定,巨轮在下水前,对其外壳是大量人工用钢丝刷及砂布对其表面进行打磨,把钢壳表面的铁锈除掉的。由于万吨巨轮船体高大,一般都有四、五层楼房高,面积巨大,因此往往要上百个工人付出巨大的劳动,而除锈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下水后的轮船往往在海中航行一年后,必须返回船坞,重新油漆,严重影响了轮船的使用效率。
而新的造船方法是用钢纸磨片对船体外壳进行彻底砂光,要求钢板面没有氧化层(见亮光)然后喷漆,这样处理过的巨轮,一般可以在大海中连续行驰二年,甚至三年,使用效果大大提高。
当时日本进口的钢纸磨片,一片可砂光大约5平方米的钢板,而我方的有时连一平方米都打不下来,而且用户要求钢纸磨片在打磨过程中,钢纸本身应与磨料同步损耗,另外,船体外壳打磨是许多工人同时在一个平面操作,要求钢纸磨片在使用过程中绝对不能破裂,否则每秒80米的速度,万一破裂,对工人将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对钢纸磨片的基材——钢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九八一年,二砂宽砂带引进工程已进入关键筹备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已完全没有力量再投入“船用钢纸磨片”的研究了。我国“船用钢纸磨片”的发展与应用与一个农民企业家吴荣江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吴荣江先生是广东吴川县人,农民出身,小学文化,家境自幼贫寒,由于满脸大胡子,行业里都亲切地叫他“胡须老”,吴虽然文化程度低,但商业意识极强,善于抓住机会,敢于冒风险,勇于拼搏。一九八二年,他在广州创办了第一家船用钢纸磨片生产厂,高产时期,月产量在30万片以上,几乎全部替代了日本进口的钢纸磨片,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我国船用钢纸磨片的生产和使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今天,我国的钢纸磨片生产厂已遍布全国,大大小小已上百家。宽幅的生产线在全国也有好几条,磨片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钢纸磨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独立行业,不但满足了国内各行业的需要,而且还出口到东南亚及远东地区。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生产的钢纸磨片一定会远销到全世界。(黄国栋)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中国涂附磨具》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