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20项工程。本次获通过的《规划》,是对2010年9月8日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宏观经济数据不佳的表现增加了“稳增长”的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就目前来看,曾经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房地产、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驱动力已经大不如前。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再过度依赖钢筋、水泥了,当前特别需要新的产业带动,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
传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如从前强劲,考虑到“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推手。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此前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曾介绍,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日前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决定以发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并通过专项资金对相关工作予以支持。
在新兴产业的布局方面,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产能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布局调整。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的同时要考虑产业布局和产能的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将是重点发展地区,因此在项目审批上应更多地向中西部侧重。
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落实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深圳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典型代表。
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之后陆续出台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政策,形成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体系。相关统计显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迅猛增长,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两倍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10.94%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15.73%。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深圳新的增长点。
上海发改委一份“201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表”显示,上海在今年共启动建设95个大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达5783.5亿元,其中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达2211亿。
此外,还有报道称,在“计划表”之外,上海还设定了一批预备项目,亦指向产业升级转型,包括诸多高科技、城市机场跑道和轨道交通项目。预备项目共55项,投资总额2573亿。
山东省近日也下发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打造十大技术创新平台。
浙江省委、省政府也有自己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的12%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0%。
当然,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失去了发展机遇。
中国钢铁现货网观察人员指出,钢铁产业可以从“材料产业升级,高新装备制造业”等方面主抓机遇,重点在于钢材产品的质量技术升级,大力研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钢材产品,淘汰相对落后的产能为企业减负,轻装前行。
分析人士指出,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提出的,要求打造高端制造业,工业建设力主从环保、节能为出发点,必然就要求这些钢铁下游需求行业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当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的淘汰掉三级以下螺纹钢等低端建筑钢材的生产规模,通过兼并重组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加快高端钢材的研发生产。
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拉动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要重视。冯飞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沿用发展传统产业思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度关注规模的扩张,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完善。一些地区出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质化的苗头。这容易引发价格战、地方保护主义乃至市场的人为分割等恶性竞争行为,导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