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时间里,五金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纠结。
“三个忧愁”:前所未有的纠结
2012年伊始,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持续紧缺,利润一降再降,模式转换也如雾里看花总隔一层……中国五金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纠结。
一、成本之忧:原料上涨人工紧缺
原材料价格上涨在2010年就是五金发展热词,其热度到了2011年仍是丝毫不减。从2011年12月中上旬开始,国际铜价自突破9000美元/吨之后又屡创新高。上海期货市场数据显示,铜价半年之内涨幅达32%,而钢价连续上涨的势头也延续到今年一季度。全球市场铁矿石一天一个价格,钢材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一天之内上涨100元/吨的事屡见不鲜。对于五金产业这样一个严重依赖原材料的行业来说,铜材、钢材价格的涨跌无一不牵动着行业的神经。
继今年2月汽、柴油价每吨各上调350元之后,4月7日油价再次上涨,汽、柴油每吨又各提价500元和400元。对于将成品油应用于原材料的五金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生产经营成本再次提高,高油价短期内将加大“中国制造”的五金企业成本压力。
2011年上半年,“用工荒”依旧严峻,在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缺工现象,尤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五金行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当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常态,五金行业如何逃离成本压力?我国传统的五金企业正在经历“阵痛”。
二、利润之忧:五金利润一降再降
不断飙升的原材料能源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迅速压低五金行业的净利润,使五金行业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尤其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卫浴五金行业,其净利润一降再降,让人担忧。一个铜质水龙头,原材料的成本一般要占整个生产成本的70%以上。目前铜的价格为38000元/吨左右,如果按照内销毛利率30%计算,则一个水龙头的出厂价大概就要200元。
如此高价的水龙头,恐怕没人会买。五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要靠自身消化,很难向下游转嫁。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五金产业链各阶段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三、模式之忧:新旧模式谁主沉浮
产业链发展的恶性循环导致众多五金企业认识到,单靠价格竞争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要想长远发展,做好市场,就要重新选择经营模式,建立新的经营方针。然而,罗马不是一天能到的,模式转换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在五金行业中,无论是传统营销还是电子商务,无论是产业集群还是分散式经营,新旧模式总是存在着矛盾,谁更具潜力谁更能持久?五金行业的模式转换在2011年更让人发急发愁。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为五金业发展的加速器,越来越多的企业试水电子商务。受到电子商务新营销模式的挑战,传统的营销渠道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地域和物流的限制,以及各地消费习惯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选择电子商务的购买方式。五金电子商务正在经受质量和服务等问题的考验。
目前,各行业产业集群效应渐入佳境,五金行业也不例外。在产业集群营销方式面前,以传统分散式经营为主的五金小企业倍感生存压力。行业洗牌正在不断加剧,产业集群与分散式经营互相排斥,市场的极小波动就会吞噬一家小企业。
“四个欢喜”:一个比一个给力
尽管很忧愁很纠结,五金行业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雾霭仍笼罩着全球五金业,但中国五金市场却率先回暖,全行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1%,在内销上更是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实现了全行业27%的高增速。如此快速增长的势头,为2012年五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喜事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给力。
一、标准之喜:五金标准紧锣密鼓
五金制品行业标准化建设频出大手笔。国家标准制订计划的出台,以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全国五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围绕标准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十二五”埋下了这样的伏笔: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将成为未来五金行业工作重点。
2010年12月2日,在迫切期待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次国标制修订计划项目中涉及到五金产品的包括《厨卫五金配件术语与分类》、《家用厨房设备》等共22项。全国五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迅速着手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起草组的组建、相关调研工作、召开有关标准起草讨论、组织标委会委员和起草组成员的培训等,力求将标准计划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2011年12月7日,GB/T18884-2002《家用厨房设备》国家标准修订起草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科学性、先进性、经济型、可操作性、前瞻性、协调性被确定为标准修订的原则。标准应代表行业发展方向,还必须保护消费者利益。
本次起草小组成员不仅包括橱柜生产厂商,还吸收了五金配件厂家的参与,使标准修订工作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紧固件行业,标准也在大量修订并公布,利好消息不断传来。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年都有新标准颁布。今年将有一大批紧固件相关标准发布实施。新的紧固件标准必将引领我国紧固件行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二、营销之喜:电子商务超级给力
当众多国外企业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横扫中国五金市场的时候,我国的五金企业也纷纷采取措施,在营销上下大力气,销售渠道迅速多样化。这对于五金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大喜事。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为五金业发展的加速器。在此背景下,嗅到浓郁商业气息的众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预算转移到网络上。五金企业谁能够控制成本,谁就能赢得市场,网销成为得力助手。
五金行业产品种类纷繁复杂,销售渠道的多样化,显示出无论是在产品的选择上还是在对待品牌的态度上,五金企业正在运用营销策略备战2012年。
三、转变之喜:效应领先规模发展
五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更以恶性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品牌集中度较低。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产品,消费者的选择表现出随意性,因此价格战在损伤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市场份额的扩大。新年伊始,我国五金企业开始走上效应发展之路。
领先效应,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锁定效应,当用户从一种品牌的技术,转移到另一种品牌的技术时,必将为这种转移支付一定的成本;规模效应,组建行业品牌联盟,通过“对话终端”的形式,搭建终端和企业直接沟通的平台,探索五金行业衔接其他终端行业的对接模式……
四、模式之喜:三大新模式正上演
五金行业的发展快速,一些旧的商业模式必然要被淘汰,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必然不断产生。五金行业三大新模式当前正在上演,未来或许会全面开花。
“品牌模式”(通过品牌经营建立商业模式)渐成气候;“技术模式”(通过先进的技术来建立商业模式)蔚然成风。而随着五金产业转型的推进,市场结构的调整,行业内的并购重组也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五个转变”:五金行业的重心
产业转型的核心是提升,是从现有状况向更高层次的产业模式迈进。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石僧兰认为,未来五年中,五金行业要实现“五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粗放向集约转型的核心在于,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提升品质、创建自己的品牌、渠道、自主创新能力已成当务之急,从粗放转向集约迫在眉睫。
第二个转变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五金行业品种繁多,各有特色,走技术密集型路子,向高端市场精深开发的空间非常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把现代的电子、IT等技术引入行业。
第三个转变是: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目前行业中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劳动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改善,必须克服低档产品过多、高档产品不足的现状。去年建筑五金的进口额为49.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也就是说,折合300多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都被国外品牌获得。这一方面说明,国内消费者对高端产品不仅有需求,而且逐年递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内品牌还不足以满足这部分市场的需求,质的提升亟待实现。
第四个转变是: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提升。
同行之间的低价竞争,是戕害行业、两败俱伤的行为。正面的例子是油烟机行业,到现在为止没有进行过价格战,这个行业的传统一直是进行技术竞争,从产品本身的内涵、附加值入手,来获得市场的青睐,保持了行业有序、健康的生态环境。五金制品行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增加品牌内涵,做好品牌推广,创建和推动销售渠道的建立。
第五个转变是:以出口OEM为主转到自主品牌为主。
OEM永远都是接单、生产、交货三点一线,对于市场、标准、走向一无所知,这种完全依附于对方的产业模式非常危险,一旦客户发生变化,企业很有可能陷入全面的危机。因此,就一定要掌握品牌的自主权,走出一条坚实的自主品牌之路。
以上“五大转变”,是“十二五”中国五金行业的工作重心。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五金行业必须向这个目标迈出坚实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