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劳动力成本飙升和人民币坚挺,中国是否正在丧失其作为世界低薪工厂的霸主地位?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就在几天前,瑞银经济学家安德森写道,中国在服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支配地位目前处于转折点。他说,在那些由大批低薪工人制造出来的出口商品中,中国所占份额已经见顶,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国正在加速争夺这些市场。
下面是这个问题的另一种看法。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在周三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目前仍没有中国落败的迹象。她认为,中国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坚挺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
崔历写道:人们可能认为,鉴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微薄利润和在全球市场上相对较弱的定价权,该产业受到的影响应当最大;不过在这段时期,中国轻工业制造产品的出口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已上升至三分之一左右(2005年为22%),其优势明显大于其它地区性竞争者。
崔历认为中国的轻工制造业具备长久的竞争力并给出了三个理由:
*即使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中,中国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也有所上移。工人的专业性更强,工厂有更多可制造更复杂产品的资本。她以针织衬衫和非针织衬衫的为例加以说明。
*市场份额的扩大与生产力提高相伴而生。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加正在扩大订单规模和工厂可以利用的规模效益。
*中国制造商有能力将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海外市场。
至于说以后,崔历认为“中国制造”不会陷入困境。
崔历写道:以往的经验表明,中国可通过资本投资和产品升级来应对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这预示着未来中国还会继续做出很好的调整。快速扩大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制造商的竞争力,使其可消化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