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车间、专注技术、带头攻坚,他在技术钻研中淬炼匠心、在创新攻坚中突破垄断、在管理实践中推动转型,他就是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彭太文。26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咸宁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底色,证明新时代劳动者既是追梦人、更是筑梦人。
今年“五一”前夕,彭太文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非常荣幸获得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以及所有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奉献的劳动者。”彭太文坚定地说,“我相信,所有基层劳动者只要脚踏实地,都能够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勤学肯钻的技术尖兵
1999年,中专毕业的彭太文加入玉立砂带集团,从水砂车间复胶岗位开启职业生涯。
水砂产品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彭太文以“边学边干”的劲头开启技术钻研之路:他查阅设备相关资料,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虚心学习,了解设备性能,更好地掌握其操作;无论是哪个岗位师傅的操作,还是检修人员维修设备,他总是在现场认真学习……
一次,车间生产某项新产品,采用了新工艺,一时难以掌握,彭太文主动请缨,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2001年,彭太文被公司选派到河南工业大学学习两年,同时兼任砂带一车间技术员,参与产品工艺的调整与创新。2003年7月,他学成归来,调任公司研发中心技术员。
当时,彭太文协助总工程师,参与进口砂带生产线产品工艺的消化与吸收。经过团队日日夜夜不断摸索、试验、优化,几个月后,十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中高档产品以全新面貌推向市场,有力撼动了国外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垄断几十年的局面。
几年下来,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彭太文并没有满足,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学习,自学大量专业技术知识,并用于生产实践,积极攻关技术难题。
攻坚克难的创新先锋
钻研技术也是个苦差事,晚上想、白天做实验,彭太文勤奋努力、大胆创新,一路成长。他因此被吸纳到公司重点项目攻关小组,已是工程师的他不仅是创新带头人,更多次参与公司新产品攻关,解决20多项技术难题。
2006年,公司准备上新项目钢纸砂盘。以往,国内钢纸砂盘采用分段式生产,产品涂胶不均匀,对质量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玉立的钢纸砂盘如不优化改进,产品可能夭折市场。
彭太文和团队历时大半年,夜以继日地工作,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到调试设备、配套工艺的制订,各项优化改进措施如期进行,犀利牌钢纸砂盘以崭新的品质进军市场。
面对全树脂耐水砂纸依赖进口的现状,彭太文又一次接受攻关任务。传统耐水砂纸采用溶剂型的醇酸树脂作为胶粘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同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彭太文和攻关小组找到方法——使用水溶性胶粘剂替代,用于生产耐水砂纸,经检测,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市场要求,玉立全树脂水砂纸产品应运而生,赶超世界涂附磨具技术水平。
近些年,彭太文还参与了“金属复合板专用砂带”“1600mm超宽砂带”“自动排屑研磨砂带”“堆积密度砂带”“碳化钨金属磨盘”“软体抛光轮”等十几项新产品的研制,不少产品属于国内首创。其中,“金属复合板专用砂带”通过国家一级检测机构认定,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转型赋能的管理能手
2018年,敢于挑战自我的彭太文又勇挑重担,担任湖北玉立砂带集团玉莹制品公司车间主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彭太文带领员工实干苦干加巧干,通过不断摸索,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特别是在产能建设和产品质量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目前,仅砂带转换线产能已达到320万㎡/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年。除此之外,平面砂布轮、尼龙轮、卷紧轮、拉丝轮、复合背绒产品、网格砂布、钢纸砂盘等,都将实现智能化操作,这些项目全部运行正常,将新增9100万元的产能。
彭太文主持设计制造一条智能化布基处理及砂带制造线,坚持岗位集中、优化控制、降本增效的原则,实现生产设备及流程智能化,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标准化,提升生产线产能和人工智能作业。新线生产制造年产量600万米,基布处理年产量1000万米,创造产值约2亿元,同时降本增效13.6%,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我看来,劳模精神的核心是热爱、坚守与创新。”26年来,彭太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坚守自己的岗位,用汗水诠释担当,用创新精神攻克一个个难题。
“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继续深耕,多出成果,用业绩回报企业;传承‘传帮带’精神,分享经验和技术,带动更多年轻人成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推动通城县研磨产业工人的带教和培训,为通城研磨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成绩和荣誉已是过往,谈及未来,彭太文充满奋斗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