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边陲,湘鄂赣毗邻的幕阜山北麓,有一个穷乡僻壤的山区小县——通城,这里没有沿江沿海沿线等方面的地域优势,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资源优势,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但却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涂附磨具基地——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它用3000元救济款起家,一名汉子带领十七名吃黑市粮的家庭妇女,在一间破猪圈改成的手工小作坊起步,发展到目前2000多员工、数亿元净资产、拥有十数家子公司、连续15年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七八年至今33年,这里创造了数不清的神奇,曾经用37天建成一条砂纸生产线并投入生产,创造了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最快速度;自主建成中国第一条国产砂带生产线,打破了砂带生产线只能靠进口的神话;行业内第一家走出国门办厂;用无数的突破创新,改写了数十项国家标准;产品行业内首家获得国家出口免检资格;行业内唯一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唯一被美国涂附磨具协会接纳为会员的中国籍会员……如今正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竞争世界行业前三强!
三十三年,三次跨越,更是三座丰碑,是什么力量使这个远离世外的玉立创造着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传奇神话?是什么智慧使玉立成功的基业保持长青?
黎珊玉董事长(中)与德国博世公司中国总部总经理寇伦先生(左)合影
黎珊玉同志为员工传授专业知识
磨剑十年露锋芒
银山积翠,秀水回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一名坚实的中年汉子带领17名街道妇女,怀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愚公移山和铁人王进喜的精神,靠东借电钻、西借板车,靠捡废铁与破砖烂瓦,把两间半猪圈改成了厂房。拿着自己挑河沙、打豆腐、卖手表、缝纫机的钱和民政部门的三千元救济款,创办了城关公社五七砂纸组——玉立砂带集团的前身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诞生了。
这名坚实的中年汉子,淳朴且坚韧,话语不多却志存高远。没有资金,自己借;没有技术,自己钻;那个年代,没有的东西太多了,但他毫不畏惧,他相信自己的头脑,相信自己的双手。他就是当今玉立的领航人、当时的技术员黎珊玉。
就在这一年,五七大队砂纸组在北京师傅的支持下,首条单头砂纸机制造成功,当年生产木砂纸十万扎,产值4.5万元。一颗涂附磨具的种子,就这样开始了它的生根发芽。
1979 年,7名妇女自己掏钱作路费,北上石家庄砂布厂学艺,带回了手工生产耐水砂纸的技术。1980年,又派人南下柳州学习,回来后把单头木砂机改装成了砂纸、砂布两用机。1981年,大胆采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生产木砂纸。这一年,公司生产的木砂、水砂、砂布产值40多万元,企业也有了她真正意义上的名称“通城砂布厂”。1986年,通城砂布厂用18万元从南昌廉价购买了一条废弃的耐水砂纸生产线,经百天奋战,技术攻关,彻底改装,公司第一条水砂纸生产线投入生产,生产能力迅速提高。1987年,砂布厂的产值跨过了千万大关。
在那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奇缺,生产砂布的纯棉布要凭票供应,砂布厂人就在国内率先大胆用化纤布代替纯棉斜纹布生产砂布,成功地改写了部颁标准。尤其是第一个用树脂取代油漆的革新,令全国同行赞叹。
1978年至1988年的头十年,“犀利牌”产品从通城走进了武汉,走进了上海,走进了广交会,一直走进了美国俄亥俄州工业展览馆。
头十年磨一剑,玉立已锋芒乍现,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产值过千万元,让通城人刮目相看的小厂。
破茧十年成彩蝶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通城砂布厂的耐水砂纸红遍全国的时候,通城及周边的湖南省一下子新上了十几家砂纸厂,当时砂布厂的黎厂长认识到,随着国内家具业和板材的崛起,传统的木砂及水砂已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通城砂布厂必须上高端产品,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995 年,工厂考虑上砂带生产线。但当时业内专家们普遍认为砂带生产设备必须从西方国家进口,理由是:进口的设备都生产不出好砂带,国产设备肯定不行。加之进口设备价格太高,得花上亿元的投资,这对一个年产值不过上千万的小厂来讲,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不上,砂布厂没有出路;上,砂布厂又没有钱,怎么办?时任砂布厂厂长的黎珊玉凭几次参观郑州进口砂带生产线的记忆,结合自己十几年从事涂附磨具生产的实践经验,加之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锤定音,作出了一个让全中国涂附磨具人震惊的决定:砂布厂要上一条自制的国产砂带生产线。就这样,砂布厂人在黎厂长的带领下,拿着黎厂长画的砂带生产线草图,投资2000多万元,用一年半时间硬是把中国第一条国产砂带线造出来了。1997年投资的这条国产线,不仅节省投资近8000万,且一直用到今天,为玉立、为中国涂附磨具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997年,通城砂布厂随着第一条国产砂带线的建成投产,工厂也同步进行了企业改制,黎珊玉董事长给新生的公司取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叫“玉立”。
1988 年至1998年的第二个十年,公司总产值增长了22.5倍,销售收入增长了14倍,上交税金增长了14倍。第二个十年,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经重重困难,突破种种技术难题,终于破茧成功,像一只徜徉在亚洲涂附磨具业中的美丽蝴蝶,成为湖北工业的“小巨人”。
展翅十年飞九天
站在亚洲之巅的玉立,从1999年开始,着眼世界前沿。黎珊玉董事长为玉立确定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产品质量、档次向上,销售市场向外,延伸产业链,做强主业,开拓多元经济,跻身世界涂附磨具行业前三强。
向海外拓展:2002年8月,玉立集团投资120万美元在越南创办的“中国玉立砂带(越南)公司”正式生产,成为中国涂附磨具行业跨国办厂第一人。2006年,玉立集团又在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别建起了砂带转换厂。为全面进军东南亚市场作准备。
2009年,玉立在美国注册成立的公司,当年就被美国涂附磨具协会接纳为正式会员。近二年,玉立正着手在欧洲、北美洲筹办自己的销售公司,为玉立销售网络贴近世界遍布全球、为犀利产品抢滩国际市场打基础。
向高端迈进:2002年10月,已初具实力的玉立花巨资从意大利引进高档砂带生产线及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玉立很快掌握并消化吸收了国外设备的操作及先进技术,生产出来的6种砂带产品各项性能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又投资7000万元再建国产3号砂带线,其自动化程度及精度均超过进口砂带线的水平。目前,4号砂带生产线也正处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设备的不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使玉立去年实现产值近10亿。
朝多元发展:2003年,总投资近亿元的玉立花园开始建设,到目前已建成15栋,入住员工700多户。2005年,投资6000万元的玉立国际酒店竣工开业,不仅提升了玉立的形象,同时还增强了通城人的信心。公司还投资3000多万元建农业生产合作社,推进生猪产业化。公司经营涵盖了建筑、物流、纺织、造纸、服装、化工、酒店、养殖、速冻食品等多元领域,这些多元化的探索,既壮大了玉立,又造福了通城的父老乡亲。
延长产业链:第三个十年,玉立累计投资近亿元新上了特种工业用布、化工、造纸、转换、包装等涂附磨具配套项目,产业链的延伸既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更稳定了原材料的质量,还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玉立在前二年的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
1999年至2009年的第三个十年,公司总产值增长4.2倍,达到9.2亿元,销售收入增长3.7倍,达到5.3亿元,年上交税金增长6.23倍,达到5000万元,玉立这只中国涂附磨具业的大鹏鸟,正展翅翱翔,向世界涂附磨具业的前三强奋力疾飞。
三十三年,玉立人勇于开拓,科学创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涂附磨具史上的奇迹。
三十三年,玉立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回报通城。据统计,玉立公司33年累计缴纳税费近3亿元,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河山”。玉立还投资百万元在苏区扶贫扶苏,办希望工程,在牌合建希望小学。玉立还让5000户通城家庭、2万余通城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三十三年,玉立一路前行,一路硕果;一路风尘一路凯歌。公司目前拥有员工2000多人,厂区面积600多亩,固定资产3.5亿元。公司“犀利”牌砂带、砂布、砂纸荣获国际金奖,连续四届十三年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和“省出口名牌产品”。“犀利”牌商标连续四届被湖北省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企业曾先后获得“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优秀民营企业”、“省外贸出口先进单位”、“纳税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据国内权威资料显示,玉立集团主导产品的产值、销售、利润、出口创汇、员工收入等经济指标连续15年位居国内行业之首。
一部玉立的发展史,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史与发扬史。老一辈玉立人艰苦创业,让玉立深深扎根在通城这片沃土上,把玉立的大旗插在中国涂附磨具的最高峰。新一代玉立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宽阔的胸怀、百倍的努力奋战国际商海,力争再通过十年的努力,让犀利产品昂首傲立于世界行业的巅峰。
让人力资源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
——玉立将企业当学校办
一个企业的灵魂,如果能成为一群人的灵魂,并能不断地得到延续和传承,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兴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基础。一部玉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玉立的人才培育史。
三十多年来,玉立公司一直奉行着“将企业当学校办”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灵魂工程”,当作玉立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的战略层面来思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干部,组合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销售精英,凝聚了一支优秀的员工团队,推动玉立事业健康、快速、平稳发展。
构筑大厦基石——加强全员素质培训
公司成立初期,员工的文化水平是最大的先天不足。企业要想不被市场无情淘汰,就必须发展,而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这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只能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业余文化技术夜校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
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快速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全体干部群众利用工余时间甚至停产参加一些专业讲座。主讲者有本厂领导、有特聘专家、还有当地党政领导,讲座专题主要是企业管理、产品生产工艺和检测、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内容,同时也包括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长驻公司的专家华增河同志是机械工业部三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留学德国,由董事长黎珊玉同志六请而来,为干部职工作技术专题讲座。还不定期被邀请到厂作专题讲座与生产技术指导,一些外聘专家和技术员。
为了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我们于建厂同时就开办了职工业余文化夜校,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从十八九岁到三十多岁的员工,每周五个晚上学习政治、外语、语文(含写作与演讲)、数学、化学、物理、音乐等。担任夜校教学的人员大都聘请通城县一中、二中的教师,也有本厂干部与业务骨干,达到教学助长。教材既有专门订购的,也有夜校教师选编的,还有厂里自编的。学员树立“为玉立而学,为人生而学”的思想,白天上班长达10多个小时(当时厂里实行的两班倒),晚上坚持学习,个个精神饱满,学习如饥似渴,从无怨言。对夜校所学课程,厂里规定要进行考试与考核,考试考核成绩与业绩挂钩,并作为提拔干部的条件之一。时任厂长的黎珊玉同志更是经常亲自授课、听课,担任讲课的评委。
通城县砂布厂的职工业余文化技术夜校作为玉立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直坚持到现在,取得了巨大效果。黎珊玉董事长在《迎接廿一世纪,实施第三步战略》一文中对夜校的开办有这样的评价:“公司建厂22年来,夜校办了22年,办得很好,培训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现任公司总经理黎桂林、副总经理的黎伟明、樊林生、熊彬、董事罗俊、吴宏娥、原任副厂长胡透明等,都是当年业余夜校学员中的佼佼者。业余夜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也为公司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浇铸大厦栋梁——加强企业管理培训
建设现代化企业,必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当年,大多数高层团队成员都是从车间生产管理一线一步步走上高层领导岗位的,他们的政治水平与现代企业的宏观管理决策能力亟待提高;作为企业基层管理骨干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中选拔上来的,普遍存在缺乏基层组织管理能力。高中层管理精英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公司将人才培育的重点放在这些人身上。
选送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央党校、省市党校学习培训从没有中断过,它极大的提高了高层管理人员政治素养,驾驭全局的大局观,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鼓励、支持高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学历培训,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先后有100多人通过进入大学或自学函授、电大等形式获得本科、专科毕业文凭。
此外,公司长期与县武警中队、县人武部开展军事训练。不定期选拔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封闭式训练。学军事、练射击、磨意志。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作风。
打造完美大厦——加强系统立体培训
经过几十年的苦战,玉立公司全面完成了原始积累和高速发展两阶段,公司基石已逐渐稳固,公司栋梁也已浇铸成形,朝着世界涂附磨具前三强的目标迈进已成必然趋势。
为适应这一战略实施的需要,玉立公司除继续搞好高层管理人员和全员培训,重点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科研开发团队。我司又不断选送高层管理人员进入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深造。从2002年开始,董事会成员先后进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学习,学习时间最短的三个月,有的长达一年。总经理黎桂林被派送日本培训,专攻经济管理。
研发团队的培训是第三步战略人才培训的重点。2001年以来,公司选拔数十名优秀员工赴河南及省内大学及科研机构学习,极大提升了研发团队的实力。2005 年开始,公司实行全员轮训。明确规定:不培训不上岗,不转正,不提干。并提出了学习型员工的要求为“热爱家乡、忠于玉立、德才兼备、具备严细实铁执行力”。五年来,员工进行了二次全员轮训,共轮训7000人次。
2006 年开始,公司党委决定改招工为招生,成立了集团培训中心,公司党委统一领导,董事长亲自制订了“全封闭、准军事、抗大式”的管理模式及“以人为本,忠孝智勇,以学为本,严细实铁”的培训校训。培训玉立文化、涂附磨具专业技术、毛主席著作选读、自然科学等内容。要求学员“过三关(军训关、学习关、劳动关)”、“正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具有高度忠诚度和不折不扣执行力的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
三十多年来,玉立集团始终着眼于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培养能适应玉立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玉立既是一家企业,更是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培养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保证玉立事业向既定的战备目标迈进。
玉立创始人黎珊玉
黎珊玉,男,1942年1月2日生,湖北通城人,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五金机电商会名誉会长、咸宁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咸宁市工商联副会长、湖北省第七、八、九届党代会代表、湖北省十、十一届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知名涂附磨具专家。
黎珊玉同志讲政治,政策水平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个坚持”是他治厂兴家的法宝,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他始终认为,不讲政治的企业家是最糊涂的企业家,无论是在创业之初的艰难时期,还是在企业成功之后的辉煌阶段,他都自觉与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执行党的政策,履行企业应尽的义务。同时,充分发挥他担任县人大常委、市人大代表、省党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黎珊玉同志一生忠于党和人民的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业绩突出。1978年,黎珊玉同志带领17名街道妇女、靠3000元救济款起家。 30多年来,公司自我积累,稳步发展,保持了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的超常速度。公司成为拥有净资产3.5亿元、年产值10亿元、年上交国家税金 50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拥有员工2000余人的大型企业集团。
黎珊玉同志个人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全国发展县域经济突出贡献人物”、“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创业之星”、“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明星企业家”、“湖北省十大扶贫状元”、“湖北省光彩事业奖”等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黎珊玉同志爱好读书写作,注重钻研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理论。近100万字的个人专著《黎珊玉文集》四卷《决胜商海》、《欧美一瞥》、《突破管理》、《跨越五洲》,个人诗词集《犀子吟》先后正式发行,在企业界获得良好的反应。
湖北玉立砂带集团所获荣誉
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创立于1978年,通过33年平稳、健康、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一家拥有生产、研发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生活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员工2000余人,年产值10亿元,是亚洲最大的涂附磨具专业公司。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年鉴显示,玉立集团主导产品的产值、销售、利税、出口创汇、员工收入等经济指标连续15年位居国内行业首位。
“犀利”牌砂带、砂纸、砂布荣获国际金奖,连续四届十三年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省出口名牌产品”。
“犀利”牌商标连续四届被湖北省工商局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犀利牌”钢纸系列产品唯一顺利通过欧盟MPA标准认证,“犀利牌”系列产品荣获“全国出口免检商品”称号,是国内同行业和省内首家获得出口免验资格的企业。
今年,公司又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犀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公司得到上级鼓励,还获得数十项荣誉,例如: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精心创品牌十佳企业’”
“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先进单位”
“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
“全国民营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
“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省外贸出口先进单位”
“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北省企业党建红旗单位”
“湖北省优秀民营企业”
“湖北省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
“湖北省十大扶贫突出贡献企业”
“湖北省具有带动力民营龙头企业”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湖北省纳税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
策划:杨亚辉 胡振南 周旭辉撰文:玉立集团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