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钢铁消费量持续下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钢铁产业链企业纷纷将海外市场作为市场发展重点,今年钢材出口量为八年内新高,国内钢铁企业外向型趋势愈加明显。
在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上海钢联海外分析师倪雪红表示,今年预计国内粗钢表观消费约为8.9亿吨,但直接出口今年再次突破1亿吨,拉动市场需求,预计全年粗钢消费量为10.04亿吨左右。
海关总署12月10日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中国出口钢材927.8万吨,较上月减少190.4万吨,环比下降17.0%;1-11月累计出口钢材10115.2万吨,同比增长22.6%。
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业内预期2024年或在9亿吨左右,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三年下降,累计下降1亿吨以上,国内钢铁市场内需回落时,钢企则纷纷在海外寻找市场。
但中国钢材出口量增加的同时,钢材出口金额有所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累计平均出口单价761.4美元/吨,同比减少202.8美元/吨,降幅21.0%。
国内对于钢铁产品出口政策的导向也在不断变化。过去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不利于中国钢铁行业长期发展。因此从2021年以来,国内钢铁产品出口政策趋严,先后两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细化高附加值产品的税则。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2015年棒线材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比例为39%,而2024年的1-10月份,棒线材占比下滑到10%左右,而热轧占比从2015年的14%,提升到今年1-10月份的26%。国内钢铁出口的整体结构出现从长材转向板材的变化趋势。
除了直接出口,钢材间接出口也实现较大的同比增长。据上海钢联测算,今年1~10月份间接出口钢材总量达1.1亿吨,同比增长25%,其中10月份中国间接出口钢材总量大概是在1114.9万吨,预测全年钢材间接出口有望达到1.4亿吨。其中机械、汽车、船舶、集装箱出口增幅较大。
钢材出口另一个特点是,出口目的地较为集中。目前国内钢材出口以亚洲区域为主,该区域占整体出口比例在60%-70%,其中东南亚地区达到30%。而过于集中的销售区域也导致国内钢企在海外市场也出现价格竞争。
分析人士建议钢企和出口商应当提高对需求增长较快以及供不应求的国家和区域的关注度。上海钢联海外分析师张晨宇表示,全球钢材市场现在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但中东、非洲、美洲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的钢材供需差仍是负数,这些国家消费量仍大于供应量且钢材需求保持增长。如印度2024年用钢需求预计增长8%,2025年有望达到8.5%,此外巴西、墨西哥用钢需求也会增加,其中巴西2025年用钢量有望同比增加5%。
此外,今年中国钢铁出口在全球市场贸易摩擦再次加剧,截至9月份,全球各国对我国钢材贸易调查28起,其中反倾销类占比达到84.38%,反倾销类调查成为当前中国钢材出口面临的一项主要挑战。
由于海外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钢材出口仍可能面临被动减少的风险,在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不少国内钢企从“出口”逐渐过渡为“出海”。中国钢铁进出口产业联盟理事长耿波表示,钢厂外向型经济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出口,第二阶段是产能外移到消费市场,第三个阶段是全球化布局。国内钢企多处于前两个阶段,未来应提高对全球化布局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