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我国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所有指标第一次实现2位数增长。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
这是振奋人心的一个数据,彰显了现在整个中国船舶工业在全球发展中是一种上升的势头,也反映出我们现在整体造船的实力。2023年我觉得用“全面”两个字,能更好地去彰显我们所取得的成绩。
2023年的中国造船业,不仅三大指标继续全球领跑,而且新亮点不断。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
在2023年中国造船业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三大指标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是50.2%、66.6%和55.0%,首次全部超过50%。
从数据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高价值船型的新接订单量创2008年以来新高,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也是连年增长,2023年全年已经达到了57%,这也表明了未来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船都将产自中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
我们用一个大的、完整的、强势的产业链吸引全球相关者来关注中国造船,这个在全球其他国家都找不到,这是我们非常独特的一个优势,不仅仅是造船本身,是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不仅造船业数据指标一路领先,随着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交付运营,我国在2023年实现了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的新成就。中国造船业正加快多元化发展,向着更多船舶细分市场进军。
2023年,被称为“海上石油加工厂”的高端大型海工装备——浮式生产储卸油船实现批量交付;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运营。一艘艘“大国重器”接连突破,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
全球只有中国才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超大规模的产业基础优势,2024年我们交船都是高价船,我们会有更好的效益,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用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来改善生产作业的过程,提高效率,提升我们产品的质量。
不仅什么船都能造,2023年全年数据显示,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大量高附加值订单的涌入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重要的是给了中国船企发展的信心。
中国船舶大连造船营销部副部长 付玮:
这些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在手持订单中的比例大幅增长,将会对船厂整体盈利能力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 李彦庆:
中国船厂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很强,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灵活性都彰显出来了。船厂的订单还是很饱满的,从今年算,我们现在有三年到三年半的工作量。
中国船舶业跑出“节拍化建造”新速度工信微报,赞1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船企去年一年开坞门频次越来越快。开坞门,意味着新船完成了建造,下水进入交付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像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023年平均一个半月要开一次坞门,全年累计交船23艘。开坞门是整个船厂最开心的事,意味着一艘巨轮的核心设备和管路已经基本安装完毕,具备基本的航行能力。刚刚过去的2023年,上海外高桥造船的坞门一共开了13次,其中两艘船同时出坞就有8次。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生产总监兼民海项目部部长 李芝忠:
特别是在坞门放水的时候,还是有点开心的,水一放它就漂起来,就说明这个船离营运交付已经不远了。
去年,外高桥造船厂2号坞被国产大型邮轮占据超过8个月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船坞能实现这样的效率,这是李芝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他看来,如今船坞利用效率能有这么大提升,主要得益于船厂先进的管理模式。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 张伟:
我们做了很多细致的研究跟一些新技术的突破。现在基本上实现了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的状态,能够缩短我们整个船坞建造周期,以及码头建造周期。
依靠先进的管理水平,外高桥造船去年提前两个月,就超额完成了年度交船接单生产经营任务,并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向好,2023年,他们完成超200亿元人民币的订单。
今年,中国造船业将向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很快就会有一批“机器人”和传统产业工人同步上岗,协同工作。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 张伟:
2024年我们进一步把周期压缩,码头建造周期我们进一步压缩到2.5个月,确保我们手中的订单能够快速高质量地交付,这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