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通化宏信研磨材有限责任公司榜上有名。
宏信研磨材是建在通化县果松镇的一家专注从事绿色碳化硅系列产品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1979年建厂,1999年建成国内第一条硅片切割材料生产线,产能可达3万吨,是国内微粉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2015年建成第一条碳化硅特种陶瓷原料粉生产线,产能可达5000吨,是国内最大超细粉生产线。
能成为“小巨人”企业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近日,笔者走进宏信研磨材,探寻该公司喜人成绩背后的发展“密码”。
好事多“磨”,向世界一流碳化硅品牌迈进
走进宏信研磨材产品展示厅,满墙的证书奖牌,各种规格的产品,以及军工、航空航天等各领域应用制品,让笔者颇为震惊。想像不出看似普通的粉,竟然有这么多的用途。
“我们企业这粉,一磨就是近50年,好在‘精功’出细活。”企业负责人莫正浩打趣地说道。“说到‘专精特新’我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专就是要锁定一个核心方向;精就是要以工匠精神打造产品,精益求精;特就是要练就独门绝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新就是要补短锻长,谋求源头创新优势,这四个字其实也就是我们企业发展到今天的秘诀。”
产能不断升级的背后是产品技术的不断打磨。独有的生产工艺、先进的检测设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是产品质量的保障。
宏信研磨材的“粉”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范围小、比表面积高且可调控、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硬度高等特点,这在客户中早已形成共识。
“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马来西亚、德国、韩国等国家,与世界第二大芯片生产商和世界第三大芯片制造公司合作已近30年。国内供应企业中包括目前国内最大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生产厂商,以及最大的碳化硅陶瓷防弹片、防护装甲等制品生产厂商,市场占有率能达30%以上。”莫正浩骄傲地说。
补链强链,锻造产业韧性新支点
宏信研磨材的主导产品为半导体切割刃料粉和碳化硅陶瓷原料粉,碳化硅特种陶瓷原料粉在军工、航空航天、汽车、石油、化工、微电子、电力、造纸、激光、矿业及核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产品填补了吉林省内碳化硅陶瓷材料的空白,而半导体切割刃料粉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行业。
制造7纳米以上的芯片,需要1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晶圆,而大尺寸晶圆对平坦度的要求很高。正常12英寸晶圆厚度约为77.5万纳米,要求表面平整度误差不能超过10纳米。在这种极限要求下如何制造符合要求的晶圆,就需要宏信研磨材生产的半导体切割刃料粉来保证。通俗点说,如果没有宏信研磨微粉做的大尺寸晶圆,也就不会有7微米以上的芯片技术,更看不到所谓的芯片。
“保障供应链安全、增强产业韧性至关重要,担起产业强链补链的角色,成为在细分领域补短板、填空白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我们企业未来发展必须要做的。”莫正浩坚定地说道。
以科技创新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1999年,宏信研磨材引进国外技术,企业研发建立了国内第一条碳化硅切割微粉生产线,开启了科技创新之路。从那时起,公司确立了“科技立业”的理念,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不断推动产业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也成为企业打开新局面的转折。
宏信研磨材现有职工112人,而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有31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8%。这在整个行业当中是很少见的。
建立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技术研发团队是宏信研磨材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长期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山西煤炭研究所及东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核”。
2017年,宏信研磨材与东北大学等12所研究院所、高校以及企业共同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项目,实现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提升了我国先进陶瓷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
与东北大学强强联合的“高品质碳化硅的冶炼、高效细化新技术及亚微米微粉的规模化生产”项目,也已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这个项目的实施让企业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自有技术16项,使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并超过代表行业最高产品质量的产品,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打破了国外对碳化硅超细粉体的技术封锁。
企业目前拥有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获得国家专利4项。
人才培养,宏信研磨材创新的核心基因
由于行业特殊性,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宏信研磨材就采用相关专业人员从生产一线干起的办法,在实践中通过一次次实验,取得生产高品质碳化硅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设备使用、检测指标等方面宝贵资料,编制成册,制定标准,积累经验,产生专利和自有技术,培养出真正懂技术有经验的技术骨干。
“最原始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成就了我们公司的独特优势,推动碳化硅整体行业的技术发展也是我们作为行业带头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计划与高校合作,设立对口专业,培养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进入碳化硅生产企业,使企业的发展得以延续、行业技术得以传承。”莫正浩说。
今年,企业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经济指标。来自海外的订单尤其多,产品供应不求。截至目前,出口销售额已突破36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29万元,涨幅达58%,预计今年出口额将达到4500万元。
采访的最后,莫正浩表示,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建立国家级碳化硅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升级品控系统;产品品类拓宽延伸,力争打造无机非金属材料全覆盖的企业……未来,相信这个小镇里走出的国家“小巨人”企业会展现出更大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