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主办、中机寰宇认证检验有限公司(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汽车后市场管理与规范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汽车维修配件认证管理规范》等17项团体标准,同时启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评价规范》等8项标准立项。
十七团体标准覆盖了汽车维修配件认证、平行进口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救援、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要求、汽车维修连锁经营、汽车排放污染维修治理站(M站)建站技术条件、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以及汽车制动盘、汽车覆盖件、汽车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等领域。
汽车后市场涵盖了汽车维修保养、汽车金融等多项专业领域,占据汽车全产业链非常大的份额。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迎来井喷式爆发。
数据表明,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达1.4万亿,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份额将占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55%。在汽车行业利润中,60%的利润来自于服务领域,汽车后市场利润远超汽车交易市场。这意味着深度开发和挖掘后市场产业价值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点,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重心将逐渐由前端的产销步入后端的维修保养等汽车后市场领域。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面临着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维修企业信用缺失,维修作业污染物排放超标等诸多问题,市场亟待规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已经批准并出版了十七项团体标准,本次会议同步启动八项团体标准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制定团体标准,应当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保证各参与主体获取相关信息,反映各参与主体的共同需求,并应当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
团体标准的建立有利于引领行业发展,后续标准的进一步落地,还要依靠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动。通过制定团体标准的方式引导汽车后市场产品质量提升,辅以第三方培训、检测、认证、评价等工具,共同推进我国汽车后市场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