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走出阴霾,3月份产销量环比增长300%以上。但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却让欧美车市深陷泥潭。
▼欧美车市销量暴跌
自3月中旬开始,欧洲大部分国家开始实施严厉的管制措施,导致大部分经销店关闭,汽车销售受到严重影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3月,欧盟27个成员国合计新车注册量下降至567308辆,同比2019年3月的1264569辆,跌幅高达55.1%。
其中,意大利受到的打击最严重,新车注册量暴跌85.4%至28,326辆。法国和西班牙的车市也受到重创,销量分别同比下滑-72.2%和-69.3%。相对而言,德国汽车市场表现较好,但也出现了37.7%的跌幅。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美国,多个州政府下令关闭汽车经销商门店。全美3月新车销量仅为99.2万辆,同比下跌38%,32%的环比跌幅创下了2009年以来美国市场单月环比跌幅纪录。
车企和供应链受到的影响同样严重。3月中旬,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接受了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UAW)的提议,暂时关闭超过100家汽车和发动机工厂。德国“三巨头”大众、戴姆勒、宝马也纷纷宣布在欧洲停工停产。
车企停产首先导致员工利益受损,《纽约时报》报道称,通用汽车目前对高级管理人员减薪5%或10%,并推迟支付其薪水的20%,同时,约有6500名员工被要求休假,并降薪25%。本田要求北美1万名员工启动休假模式,日产在美国也将临时解雇约1万人。特斯拉在4月7日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在全球范围降薪,其中在美国地区,副总裁及以上职位的员工降薪30%,总监及以上级别的员工降薪20%,其他员工降薪10%。
欧美地区的部分供应商也被迫停产,3月份,麦格纳、米其林、博世和大陆等供应链巨头相继宣布停止在欧洲生产。法雷奥在北美、墨西哥等地的工厂也已经关闭。
考虑到欧美各国受疫情影响持续加深,车市何时能够升温仍然是个未知数。《金融时报》称,如果欧洲和北美的汽车工厂继续关闭到4月底,该行业将造成逾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88亿元)的损失。
▼中国企业迎来考验
作为制造业的明珠,汽车业早已成为世界工业体系中全球化程度最深的领域,欧美车企所遭受的“暴击”让中国汽车工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据统计,我国共有10万余家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全球汽车生产贡献了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海外供应链企业停产能否给中国供应链企业一个崛起的机会?
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国内部分供应链车企十分依赖海外的原材料供应,另一方面,海外车市几近停摆又导致出口订单走低。即便国内车市企稳,海外市场骤然遇冷还是让很多国内汽车供应链企业备受煎熬。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600亿美元,进口额达367亿美元,其中美、日、韩、德、墨西哥五个国家的零部件占进口额超八成,这些地区如今恰恰都处于疫情风暴之中。
来自盖世汽车调查数据,近半数参与调查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内部人士表示其所在企业近期遭遇到供应商涨价。3月27日,国内激光雷达初创公司镭神智能表示,受海外疫情影响,其原材料供应商减产,产品价格激增20%~50%,所以公司决定自4月1日起,对旗下全线激光雷达产品价格上调20%。
业内普遍认为,为了提振汽车终端市场消费,车企不会轻易上调汽车的终端售价,原材料的涨价可能需要供应链和车企自己来消化。
长安汽车常务副总裁袁明学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表露出对于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目前我们有3000多个零部件都在海外生产和制造,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供应商。大部分供应商都是在重点疫区,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内供应链复工复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