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钢价总结: 涨700元用了240天,跌700元仅用24天。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用圈内流传的这一段子,形容近期黑色系商品的走势再合适不过。
11月26日,原油、甲醇惯性般跌停外,黑色系商品全线重挫。当日,铁矿石、锰硅主力合约跌停,焦炭、热卷等4大品种跌逾4%。一时间,黑色系商品入冬。
“此轮黑色系下跌的起点是,螺纹钢需求进入淡季、限产力度远不及预期。尤其是,进入采暖季限产之后,螺纹钢产量下降幅度远低于往年,这导致供需面情况弱于预期。”西南期货钢铁研究员夏学钊11月26日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原油带动能化板块连续回落,加上黑色系商品接力下跌、有色板块难有起色,延续了近三年上涨的大宗商品,或将就此迎来周期性高点。
多位业内人士亦持有类似观点。混沌天成研究院院长叶燕武便指出,今年4季度大概率是大宗商品三年上行周期转势的时间窗口,未来包括通胀类商品和周期类商品均面临易跌难涨的下行压力。
走势“画风突变”
“今年宏观形势的变化,映射到商品市场呈现三种形态,先知先觉(有色)、后知后觉(能化、农产品)、不知不觉(黑色)。”叶燕武早前对市场的评价十分到位。
市场现状确实如此,下半年上述三大商品“权重股”的走势,正是秉承了这一先后顺序。
今年6月,有色金属率先回落。在20天的时间,伦铜便完成了上下500美元的震荡,从7348美元/吨最低跌至5773美元/吨。
至今,伦铜仍旧维持在6200美元一线震荡。同期,伦锌、伦镍亦保持了类似趋势,只是伦镍的下跌幅度要更为惨烈一些。
相比之下,国际油价却获得了“伊朗制裁”所带来的供应减弱预期,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原油期货交易员”特朗普的表态,以及美国制裁伊朗、8个主要进口国被豁免的消息落地,国际油价才从高空坠落。
经过两个月的回落,WTI原油从76.9美元/桶跌到了50.1美元/桶,同期布伦特原油则从86.74美元/桶回落到了58.41美元/桶。
最上游的油价下跌,中、下游能化产品的成本支撑随之消失。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以结算价计,10月至今,国内沥青、PTA和甲醇主力合约分别下跌了27.1%、18.4%和25.34%。
其中的关键在于,原油与上述化工品的高相关度。
混沌天成提供的数据显示,自INE原油上市后,其价格走势与沥青、PTA期货的相关度高达0.94和0.92,关联度最低的甲醇也达到了0.68。
比原油差不多晚了一个月,国内黑色系商品也开始迎来“拐点”,11月开始连续跌破前期低点,并于近期出现加速迹象,11月26日该板块的集体重挫便是典型。
“周末时段,期、现货市场没有报价,只有钢坯报价,而钢坯价格出现100元以上的下跌。工作日开盘后,螺纹钢期货、现货市场随之出现悲观情绪共振。”夏学钊介绍称。
他指出,钢价下跌后,钢厂利润随之压缩,使得市场产生了“钢厂会打压上游原料价格,保护自身利润”的预期,所以黑色跌势蔓延至原料品种,铁矿石、焦炭期货价格出现跌停。
反映价格预期的升贴水,同样显示出了市场对未来走势的悲观。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午间,铁矿石期货贴水逾90元/吨,螺纹钢、焦炭期货贴水则相继突破350元/吨,创下2009年以来的高点。
周期性高点形成?
自2016年初,大宗商品上涨已近三年,周期性高点已形成?
从最直接的驱动力来看,资金端确实有着不小的变化。建信期货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4日,国内期货市场存量资金为1006亿元,后伴随着各品种的不断上涨,于2017年9月6日达到峰值1822亿元。
今年6月,该指标短暂回升至1700亿元水平后,掉头一路下行,至11月23日时仅剩下1322亿元,低于8月份的低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期货可多、可空,但是多头无疑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流,上述存量资金的减少,也意味着做多资金下半年出现明显撤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有色、能化产品多为国际定价,本轮行情的驱动力以各国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为主,黑色系产品则多是国内自主定价,更多是受到国内供给收缩引发的上涨。
如今,上述两个层面的驱动力,均在不断弱化。
“从宏观上看,美国本轮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加速状态,能否持续尚难确定,不过进入后半场已是必然。”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称。
他表示,欧洲、日本经济复苏稍慢,但是也达到了过去十年增长的高点,国内则是依靠基建的启动,但难以对冲掉房地产、制造业投资的不足,“宏观经济对大宗商品的支撑正逐渐消失。”
国内自主定价的黑色系商品,也是如此。
以钢铁业为例,“十三五”1.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将于年内完成,推升价格的核心驱动力随之消失。
同时,环保限产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今年秋冬季北方地区的“分类限产”,衍生出的限产力度低于预期。
“去产能、环保对供给端的收缩,力度不及前两年。”景川称,世界发达经济体每吨钢铁生产的环保成本约为250元/吨,目前国内已经达到300元左右,未来更可能是巩固当前取得的成果。
叶燕武也指出,目前周期类商品供需矛盾存在边际弱化的趋势,农产品包括豆类、油脂等全球平衡表依然维持宽松,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
此外,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在通胀预期强化的背景下,积极配置商品。但是目前原油、农产品等通胀类商品缺乏上行动能,所以流动性溢价面临消退风险。
在无更多“新故事”、需求端无法接力供给端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延续了三年的上涨可能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