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座谈会时强调,推进制造业提质升级,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当前,在国民经济多年稳步增长情况下,国民财富有效积累,受居民收入快速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化,对消费价值的追求也进一步提升。这促使消费市场朝着个性化、定制化、中高端化的方向升级,对相关消费品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道路、基建、房地产等方面投资的不断积累,商业环境改善,零售业成熟度提升,创新形式不断,全社会需求的提升为中国制造升级提供了动力,消费红利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不仅社会需求走向中高端为中国制造升级提供了动力源,政策制度的供给也在不断优化制造业升级的土壤。比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发布,引导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和先进产能比重不断提高。又如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力求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加之政府层面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实施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削减不合理的前置审批和许可,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完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形成鼓励创业创新的新生态。
此外,在落实好已出台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的同时,决策层还将进一步研究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丰富金融产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融资、避险服务。由此可以预期,通过金融和创新金融手段扶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举措还将不断丰富。
诚然,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土壤造好,消费升级形成的动力源充沛,但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还是需要人才和创新技术来实现。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具有优势和潜力,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应用领域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因此,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既要正视其在国际分工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的缺陷,也要利用好制造业既有基础和优势,坚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在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攻坚发力,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中国制造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高质量、高适用性优势转变,增强品牌意识,努力打造更多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品牌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更高层次开放战略,加快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