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产能”是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下来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这一话题在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去产能”是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下来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这一话题在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三年,我国在化解产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不过,他同时也指出现阶段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出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因此,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又如何在此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风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从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等多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做好内外政策配套 “加减法”共同发力
“化解产能过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市场机制。”三河汇福粮油集团董事长石克荣代表认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背后,有政府干预的影子,一些地方对亏损的钢铁企业进行“输血式”补贴,使部分企业“僵而不死”,宁愿保持“闷炉”或产能闲置也不愿退出。因此,去产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在政策方面,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原董事长范集湘委员建议道要做好内外政策配套。“从外部看,政府通过简政放权、降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等,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从内部看,要完善治理结构、经营机制,规范管理方法,通过内部激励和约束,追求价值最大化。”
“去产能不是缩减产能,而是真正地把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彻底关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委员提醒道,“否则在市场回暖情况下,这些企业依然会再次复工,制造过剩产能。”
他强调,企业破产并不是坏事,“我们关闭‘僵尸企业’,就是将机器设备、资金、人换一种用法,把效率提高,从而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减法”发力的同时,“加法”也不可忽视。
湖北天门市委书记柯俊代表认为:“去产能不能只消不长,落后的产能要淘汰,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腾笼换鸟,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端走向中高端。”
政策兜底“去产能”或产生的问题
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也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据人社部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也多次强调“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事实上,在今年初地方两会公布的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等地均提出“妥善做好职工转岗安置及再就业工作”等要求,江苏、广西等省份也在国家政策基础上纷纷制定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
“僵尸企业”之所以难以处理,除了人员安置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关停企业会导致提供贷款的银行产生坏账。
对此,刘世锦提出,有些坏账不应该藏着掖着,总要解决的。只有让那些银行正视了不良资产,该核销核销,该解决解决,让这些“僵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方法引进优质企业,才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况且,我国银行并非毫无准备。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代表称,中国的银行跟国外银行不一样,外国银行更多的是私人银行,中国的大部分银行规模较大,拥有较强抗风险能力。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会帮助银行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