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下,“十三五”已然开局,那么,“十二五”以来河南的城市发展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又存在哪些不足,“十三五&rdquo...
眼下,“十三五”已然开局,那么,“十二五”以来河南的城市发展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又存在哪些不足,“十三五”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1月5日,河南省地调队区域经济调查处发布了《“十二五”以来河南城市发展报告》,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成绩】
城市GDP年均增长12.17%
报告显示,“十二五”以来,河南城市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城市GDP由2010年的657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1124亿元,增加4552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幅度为58.32%,年均增长12.17%。
城市GDP在全省的比重由2010年的28.46%增加到2014年的31.84%,提高3.3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三次产业绝对量均有较大增加,其中第三产业增加最多,增加了2448亿元,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增加1925亿元和179亿元。第三产业已逐渐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2014年底,河南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877平方公里,比2010年的1547平方公里增加330平方公里,增长21.33%;城市年末总人口由2010年的2135万人增加至2014年的2254万人,增加119万人,增长5.60%,年均增长1.37%。
【成绩】
绿地面积增加近三成
2014年,河南城市公共财政收入为1464亿元,比2010年的733亿元增加了731亿元,增长近一倍。
随着财力增强,城市基础建设投入的增加,河南城市基础建设更加坚实。
2010~2014年,河南城市维护资金支出由167亿元增加到209亿元,增加42亿元,增长24.83%;供气总量由22.91亿立方米增加至31.49亿立方米,增加8.58亿立方米,增长37.47%;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由13862辆增加到19198辆,增加5336辆,增长38.49%;绿地面积由52452公顷增加到67490公顷,增加15038公顷,增长28.67%。
【成绩】
住房面积人均增加了6平方米
“十二五”以来,我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5930元增加到2014年的23672元,增加7742元,增长48.6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0年的10838元增加到2014年的16184元,增长51.58%。
2010~2014年,每百户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由6辆增加到21辆,增加15辆,增长2.5倍;每百户居民家庭移动电话拥有量由167部增加到212部,增加45部,增长27.11%;每百户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由56台增加到79台,增加23台,增长40.6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33平方米增加到39平方米,增加6平方米,增长19.49%。
【成绩】
参加城镇医保的增加一倍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省保费收入由2010年的78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40亿元,增加253亿元,增长32.18%,其中人身险的保费收入由653亿元增加到764亿元,增加111亿元,增长16.92%。
2010~2014年,河南城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471万人增加至650万人,增加179万人,增长38.0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470万人增加至1000万人,增加530万人,增长112.67%。
【问题】
中心城市数量太少,辐射带动作用弱
报告称,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河南除郑州市具有较强凝聚力和辐射力外,其余16个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非常有限。
【问题】
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
“十二五”以来,河南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二三一”模式转变为2014年的“三二一”模式,但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
报告称,4年间,河南城市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绝对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第二产业增加人数最多。从比重上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
【问题】
雾霾等环境问题仍旧较为突出
虽然我省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初显,但雾霾等环境问题仍旧较为突出。从以往数据看,除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垃圾无害化等得到一定治理外,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污水处理等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十二五”以来,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由271.03万吨增加至305.03万吨,增加34.00万吨,增长12.55%;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由46.60万吨增加至66.51万吨,增加19.91万吨,增长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