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至未来10~20年,船舶工业将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最终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4月10日在浙江舟山提出这一目标。在中国经
“当前至未来10~20年,船舶工业将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最终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4月10日在浙江舟山提出这一目标。 在中国经济总量雄踞世界第二,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升水平、迈向造船强国成为船舶人的“强国梦”。
苏波认为,这将是一个以调整转型、全面做强为标志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应力争在制造业中率先突破,成为造船强国。”
大而不强亟待升级
当日,全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在浙江舟山召开。苏波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深化结构调整全面转型升级奋力向世界造船强国目标迈进”的工作报告,浙江省副省长、舟山市委书记孙景淼出席会议并致辞。
苏波说,当前,世界范围海洋经济大发展,全球经济结构、造船市场供需结构和竞争格局深刻调整。但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船舶工业还是大而不强。”
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创新引领和创新驱动明显不足,创新模式仍属追随型。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占比明显低于韩国,新接订单吨位虽超过韩国,但接单金额仍比韩国低。船舶配套产业亟待升级。韩国、日本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率分别高达85%以上和90%以上,我国仍有较大差距,同时,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优强企业亟待培育壮大。2013年,以完工量计韩国前10家造船企业产业集中度高达99%,日本为75%,我国不到50%;世界造船完工量前10强企业韩国占到6家,我国仅为2家。
生产效率亟待提高。目前我国造船效率是韩国的1/3,日本的1/4,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效率对保持成本竞争优势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产能过剩矛盾亟待化解。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与其他造船国家出现全球性、周期性产能过剩,但我国造船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特点较其他国家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船舶工业自身面临的经济贸易形势和产业竞争环境也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增速减缓期、结构调整期和优势重构攻坚期三期叠加阶段。
3.0时代孕育变革
苏波认为,当前至未来10~20年,可以称之为以调整转型、全面做强为标志的船舶工业3.0时代。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
在此之前,我国船舶工业大体上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一是1978年到上世纪末,船舶工业实现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重大战略转型,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以扩大开放、走向世界为标志的船舶工业1.0时代;二是上世纪末至新世纪前10年,我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这一时期又可以称之为以高速发展、规模壮大为标志的船舶工业2.0时代。
而船舶工业3.0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世界造船强国。苏波强调,衡量造船强国的因素有很多,标志性的因素突出表现为“四个领先”:国际市场份额世界领先;科技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品牌、效率世界领先;优强企业实力世界领先。
“3.0时代的船舶行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苏波认为,借鉴先进造船国家的发展路径,我国船舶工业3.0时代的战略取向和步骤是,到2020年,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在制造业中率先突破,成为造船强国。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造船强国。
全面转型升级
船舶工业3.0时代的核心任务是着力促进两个全面转型,推动三大结构升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两个全面转型的内涵是产业发展动力的全面转型和产业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三大结构升级就是推动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三大结构的升级。
苏波强调,围绕建设造船强国目标,促进两个全面转型和三大结构升级,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全面提升质量品牌竞争优势。打造主流产品领跑、高端产品做大、海工产品先进的有层次有特色的产品结构,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培育壮大世界级优强企业。形成大而强、小而精,大中小企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企业竞争格局,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前10强的造船企业达到5家以上。
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学研用协同,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质增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第二引擎”,进入世界海工装备制造先进国家前列,形成海工、造船“双轮驱动”的格局。
全面突破配套产业发展瓶颈。自主研发与系统集成全面突破,产业规模和核心能力同步提升,优势领域实力壮大,薄弱环节显著改善,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
多管齐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以优化结构为主线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能总量与市场需求、环境资源相协调,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
进一步提高融合与开放水平。实现与世界先进制造模式变革并行,军民深度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在国际创新平台上谋划发展,全球范围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能力大幅提升,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加强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记者手记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赋予了船舶工业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为船舶工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保障海洋安全的战略需求,体现了“陆权与海权并重”的战略思想,向大海要资源、要发展空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世界范围看,加速发展海洋装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新形势下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
总体而言,海洋经济大发展,全球经济结构、造船市场供需结构和竞争格局深刻调整,这些重大的变革和变化与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形成了历史性交汇,这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千帆竞渡、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乘风破浪、顺势而为,始终面向时代前沿、技术前沿、产业前沿、市场前沿,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建设海洋强国,最根本是建设海洋装备强国。不难想见,船舶工业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以及管控海洋等方面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