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24日,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宝钢股份(600019.SH)发布公告,将向宝钢湛江项目增资120亿元,持股比例由75%变为90%。这一公告引起广泛关注的背景是钢铁业目前正面临将近3...
8月24日,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宝钢股份(600019.SH)发布公告,将向宝钢湛江项目增资120亿元,持股比例由75%变为90%。这一公告引起广泛关注的背景是钢铁业目前正面临将近3亿吨产能过剩。眼下,清理过剩产能正是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就在宝钢股份发布公告四天之后,8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下半年要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抓紧制定出台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已经制定好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预计将在随后出台,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仍将在政策上遭遇“严打”。
一面是企业逆势增资投入,另一面又是政策持续重压,产能过剩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宝钢逆市增资
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上一次吸引大众的关注,还是去年该市市长在国家发改委门前的“吻增长”。
“向湛江钢铁增资,将尽快发挥宝钢股份现有技术和人才资源,有利于湛江钢铁项目的建设和推进。”8月24日,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计划向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下称“湛江钢铁”)单方现金增资120亿元,注资行为分两期完成。
国家发改委批文显示,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38万吨,总投资为696.8亿元。而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这一项目的投资总额已经压缩至415亿元,比计划压缩了逾四成,预计投产时间也推迟到了2016年9月。
“现在只是轻度过剩,不要妖魔化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这是今年8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做出的判断。在其看来,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在2006年以前基本都在80%以上,2006年以后产能利用率回落到75%~80%的区间,这10多年恰好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所以并不存在真实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准确说应该是产量过剩。
回头看这次表态,就不难理解宝钢此次的增资行为。然而,如果从已经公布的行业数据来看,宝钢所处的钢铁业正处于近年来最艰难的时期。
“我国的钢材产能为10亿吨,并且还在不断增长,而实际的需求不足7亿吨,产能过剩实际上在业界已经是共识。”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朱喜安表示。
数字上的过剩已经开始影响行业的整体效益,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在北京公布: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为38987万吨,同比增长了7.4%,增速同比增加5.6%,但利润率仅为0.13%,排在“工业最低水平”。
即使是龙头企业,宝钢刚刚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宝钢股份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仅有8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46亿元。中期实现净利润37.03亿元,同比下降61.47%。
在盈利不佳的情况下扩张产能的理由是什么?
中钢协特约分析师薛和平看来,与同样开工不久的武钢广西防城港项目抗衡才是宝钢的真正目的。两者同在华南,产能规模相当,且均以热轧薄板、热轧宽厚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等为主要产品。以热轧宽厚板为例,主要用于高强度桥梁建设、冷轧薄板用于机电制造和建筑业。从用途分析,这些新增产能都在“豪赌”未来的城镇化建设需要。
“钢铁行业的实际需求并没有改善。”薛和平表示,“这仍是一次典型的同业不理智竞争的典型表现。”'
钢铁系统性风险不减
蠢蠢欲动的不只是宝钢,国内钢企的高炉开工率已连续5周环比上升,显示出钢厂扩产加快。下半年铁路基建的政策出台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市政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地铁轻轨等几大发展方向成为主要动因。
薛和平表示产能大于需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促成的结果,既然产能能够得到消化,钢铁过剩也就是个伪命题。
只是,对未来需求的过度反应其实也正是钢铁业如今陷入产能过剩的元凶之一。
根据中钢协的统计,我国粗钢年生产能力2009年为7.18亿吨、2010年为8亿吨、2011年为8.63亿吨。年均近亿吨的增量源自2008年“四万亿”之后的强烈建设预期,但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2012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8.22%。
然而,8月底发布的上市公司中报中,不少上市钢铁公司的财报却出现了业绩好转的迹象。例如武钢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241%;鞍钢上半年预计盈利7.02亿元……但是仔细分析其利润构成,却发现各种政府补贴以及其他营业外收入成了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普遍做法。有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公布的18家上市钢企中,净利润累计总额为29.7亿元,而营业外收入就有8.76亿元,其中各种政府补贴高达6.11亿元。
以河北钢铁为例,8月29日发布的半年报业绩显示,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7660.55万元,其中河北钢铁收到的政府补助为2318万元,占到其净利润总额的30%。
有城镇化概念的愿景,有持续不断的补贴,钢铁产能“越控越产”的局面似乎能够得到解释。只是进入2013年,钢企不仅是利润缩水,上游资金链也绷紧到了极致。
在陕西华夏钢贸城做钢材贸易的一位老板告诉记者:“现在资金压力紧张状况已经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他表示,由于去年以来钢材价格下跌导致滞销严重,不少银行已经停止给大部分的钢材贸易商放贷,钢贸商资金断裂,向钢厂的订单和打款大幅下降,资金的压力今年已经传导给钢厂。
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底,18家上市钢企的应收账款合计近200亿元,平均每家逾10亿元。
陕西一家民营钢厂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3月份公司曾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但最终贷下来的只有600万元。“今年钢企普遍感觉资金困难,有的企业负债超过了80%,个别甚至在100%以上。”
为此7月底,中钢协发布行业预警报告称,银行信贷规模持续收紧,个别企业因资金紧张为已经出现停产,钢铁行业面临资金断裂的系统性风险。
据媒体报道,山东淄博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停产两年后,近期开始进行破产清算。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在摸清各地的产能过剩在建项目之后,目前关于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已经联合制定了化解产能过剩总体方案,作为下一阶段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指导方针,预计将在随后出台。
据介绍,该方案主要涉及到扩大内需、企业兼并重组等具体措施。与此同时,方案还将提高企业的环保门槛,从而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建平表示,过去严格的审批制度并没有挡住我国产能过剩发展速度,今后应当加强信息引导,将各行业拟建、在建投资项目详细信息、世界主要国家相关产能信息等收集并向全社会发布,应当相信市场信息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