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也不存在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的垄断行为。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都是政府定的。”
中国国企未来走向何方?
10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头条位置刊发题为《如何看待国企改革》的近4000字长文。通过采访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该文明确提出,“国企效益好不是靠垄断”,“全面退出或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方向”。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原主任周绍朋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改革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相当重要,也让人关注,但是应该全面认识垄断。
“目前中国的垄断,主要有自然垄断、行政垄断,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垄断还很少。所谓行政垄断,实际上就是政府运用行政力量造成的垄断,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是由国家定的,利润水平也可以说是由政府决定的。”周绍朋说。
“90%以上国企在竞争领域”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效益好主要是因为垄断。
对此,人民日报引述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的话称,“事实上,中国国有企业多数处于有效竞争中。因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绝大部分行业已经形成竞争格局,包括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不论是进入门槛还是市场运营,都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
在分析舆论普遍关注的石油石化行业、电力行业垄断时,许保利称,“石油石化的上游勘探开采环节具有行政垄断性,这是事实。但是,国家对于这类具有高度稀缺性的资源部门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部门采取垄断经营是必要的。石油石化行业的高集中度,在全世界极为普遍。世界主要的50个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中,76%的国家只有一个石油公司,20%不超过3家石油公司。”
许保利还提出,电力行业,电网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由非对称的两家企业经营。发电行业则处于激烈的竞争当中,5家央企占全部市场50%左右的份额,各地还有数量众多的地方国有电厂、民营电厂。
人民日报的文章称,从行业分布上看,目前中国90%以上的国企处于竞争性领域。
“即使是在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也不存在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的垄断行为。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都是政府定的。”《如何看待国企改革》一文说。
周绍朋认为,应该注意,竞争性和垄断性是一对关系,营利性和公益性是一对关系,不要谈垄断就色变。比如说,城市公共交通、自来水,都是具有垄断性,但它是公益性的,还应该鼓励。
“对竞争性行业来说,要尽可能消除非国有经济准入的障碍。而对于竞争形成的经济垄断,则要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周绍朋说。
“关键是行政体制改革”
在《如何看待国企改革》一文中,许保利特别强调,“世界上许多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型跨国公司垄断。比如,15家棉花(19430,-60.00,-0.31%)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棉花贸易的90%;6家铝业公司的氧化铝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飞机制造业中,波音和空客占据全球市场9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差距还很大。中石化营收仅为壳牌的66%;中航工业营收仅为波音的37%。”
许保利认为,从全球看,中国企业行业集中度还偏低,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还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如何看待国企改革》一文引述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的观点指出,“国企全面退出竞争领域并不会消除市场竞争本身,而只能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风险。因为缺少了国企,我国将很难与跨国公司展开市场竞争。目前,凡是国企退出的领域,很多都被外资所控制和垄断。”
对国企“与民争利”的说法,程恩富并不认同。他认为,市场经济下国企与私企争利是正常现象,但是,“国企的利润与私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即使再投资也是私有的。”
程恩富还提出,国有经济是否部分退出,不能以其是否属于所谓的竞争性行业或领域为标准,“而要坚持是否能够较快提高生产力、综合国力和生活水平,是否能够应对外国跨国公司在国内外的激烈竞争,是否能够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高效控制力。”
周绍朋告诉早报记者,目前中央对“十二五”期间央企改革方向已经确定,那就是,凡是能整体上市的都要整体上市,不过国家要处于控股地位;不能整体上市的,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实在要保留国有独资的企业,也要进行公司制改革。
对于近期舆论关于国企改革方向的争论,周绍朋则认为,目前正在进行行政审批改革,而只有改革了行政垄断,社会资本才有途径进入垄断领域,国企改革才能推动。“深化行政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