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印尼禁矿令实施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是铝土矿供应的瓶颈,事实上目前海外氧化铝对中国的有效供应也难言乐观。 全流程铝企垄断海外氧化铝供应 海外主要的氧化铝主产区在澳大利亚、拉美、...
印尼禁矿令实施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是铝土矿供应的瓶颈,事实上目前海外氧化铝对中国的有效供应也难言乐观。
全流程铝企垄断海外氧化铝供应
海外主要的氧化铝主产区在澳大利亚、拉美、几内亚、印度、美国、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与俄罗斯都是原铝产出大国,其中,加拿大与俄罗斯还需进口氧化铝,而美国虽有少量出口,也以进口为主。近两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氧化铝数量在千吨上下,基本可以忽略。其余出口氧化铝到中国的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印度。
2011年上述国家可出口氧化铝数量合计在2689.5万吨,对中国形成的有效供应仅有185.3万吨,占比不到7%.另外,上述国家的主要氧化铝控股企业,基本与铝土矿的控股企业一致,这就意味着,同时覆盖铝土矿、氧化铝和原铝全产业链的国际铝业巨头基本垄断了海外的氧化铝供应。基于这些铝业公司本国冶炼的原料需求,能够外供的数量预计也非常有限。
国内买方处于劣势
受制于印尼的禁矿令,中国铝土矿供应受限,未来积极寻求海外氧化铝进口渠道的情况不可避免,与上述铝业巨头的交锋届时也将到来,并且国内买方在价格谈判中的不利地位也会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市场参与者的地位不平等,弱势参与者,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更容易降低谈判的筹码,以优先获得资源供应,从而打乱整个市场买方的底线。这种情况,在铁矿石市场中已然出现。中国的氧化铝市场,随着近年来中铝市场份额的逐渐缩减,有重蹈铁矿石市场覆辙的风险。
利润恐将流向产业两端
原料被海外卖方控制,确实存在成本抬升的风险,然而成本的增加能够多大程度传递到电解铝价格上,需要考虑到当下电解铝市场的供需状况。按照经济学的传统理论,市场供需决定价格,而价格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原料成本的增加或许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电解铝价值的提升,但是在下游需求疲弱的制约下,采购消极,电解铝有价无市,就难以实现成本上涨对铝价的现实提振作用。简单来讲,假如原料价格上涨10%,而电解铝企业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可能仅抬价1%就将产品销给下游,剩余9%被传递到下游铝加工及终端消费行业。当然这里没有考虑宏观经济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只是单纯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在需求良好的前提下,原料供应受限,成本抬升,才能有效推升铝价。
对中国的铝产业而言,原料成本增加与铝价上涨不同步,新增的电解铝产能又在壮大,电解铝行业的利润空间恐将进一步萎缩,更多的利润或流向铝产业的两端--上游铝矿和下游铝加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