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员工“十一连跳”后,老板郭台铭终于出来面对公众、鞠躬道歉。然而,他虽然鞠躬很深,话语却不诚恳,在和记者的互动中,总滔滔不绝地谈某某跳和我无关,似乎这些死难的职工大部分都不是他的责任。另外,他强调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等等。尽管一些女工向记者透露一天干12个小时,一周干六天。
不错,有些自杀案,看起来属于感情问题等私事。但富士康真就可以因此开脱干净吗?打个比方说,一个20岁的年轻人失恋,痛不欲生。这时他突然拿到了哈佛的全奖,多年的博士梦终于能圆了。你算算他有多少自杀的可能呢?如果他丢了女朋友,却要回到富士康一天干12个小时,到处受到严格的监督,回到宿舍举目无亲,他自杀你还会吃惊吗?郭台铭的话,反映了他还不懂得工人的社会面向。这也引导我们反省富士康所代表的“现代管理”。
富士康很为自己的“现代管理”而骄傲。一些网友已经用“泰勒制”来形容这种管理。这样的联想,可谓非常贴切。所谓泰勒制,是由费德里克-泰勒创造,主要的观念还是在1880-1890年代发展出来的。这正是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所谓“镀金时代”。美国的大资本在此时形成,对社会有着高屋建瓴的主宰优势。工会还属于弱势群体,很难与之对抗。泰格象分析运动员的训练和动作一样分析工人的工作程序,最终总结出一套最优的操作步骤,把劳动分工的原则推向了极端。
泰格的主要方法包括:把决策权从工人手里彻底转移给经理,把工作分割为许多细小的部分,对每一细节都发展出标准化的工作程序,用工资奖励的手段鼓励工人提高产量。他将这套原则冠之以“科学管理”,其中针对的一大问题,就是在大工厂里普遍出现的怠工现象。
不可否认,这套制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每道工序都有标准化的规定,限制了工人的自由创造,甚至减少了对技术的需求,把人变成了流水线边上的机器人(300024)。这一点被卓别林的影片表现的活灵活现。结果,工作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在二十世纪初波士顿地区Watertown兵工厂罢工后,国会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调查泰勒制,1912年发表了报告,承认泰勒制在组织管理技术上有相当的创新,但把太多的权力交给了高级管理层,非常危险。后来在对工人的态度作了调查后,参议院干脆禁了泰勒制,称此制在工人中引起了太多的怨恨。
批评者指出,泰勒制把人当机器,忽视了工人的更高需求,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适合一个人的东西,未必适合另一个人。整齐划一的管理,使许多人难以适应。另外,管理层和工人的利益非常不同。权力全交给管理层,责任让工人感到受压迫。甚至还有人说,正是泰勒制在工人中引起的不满和怨恨,使后来的工会势力崛起。
在阶级斗争时代,我们把泰勒制看成是资本家残酷剥削的铁证。后来改革开放,则觉得这是一场管理革命,生怕学不会而落后。其实,资本主义本身就对泰勒制有许多反省。到了战后,泰勒制早已被改造。大企业的工人,多是五天工作制,工会的政治影响举足轻重。特别是在选举日,工人当家作主的感觉特别强。1960年肯尼迪和尼克松竞选总统,投票日一直尼克松领先,但下午工人下班走向投票站,立即大翻盘,肯尼迪入主白宫。更不要忘了,那位被工人选票击败的尼克松,当年在莫斯科和赫鲁晓夫展开了著名的厨房辩论。当时美国在苏联展览的民房,在苏联人眼里是豪宅,媒体称为“泰姬陵”。尼克松则指出,这种房子一个工人靠自己的工资很轻松地就可以买下来。再近一点的事情,那就是这两年三大汽车危机揭示的现实:人家流水线上一周上五天班的工人,一年工资加福利十好几万美元,高过了教授,也高过了许多地方官。你拿着这么一个工作,有多大可能因为感情问题而自杀呢?
泰勒制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代的产物,在后工业时代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这种制度使人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权。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是在企业内部对泰勒式的“科学管理”人性化,更要在社会政治环境中给工人更多的权利,特别是自由组织工会的权利。只有当工人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时,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