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如一日,张清萍坚守在机械加工行业最艰苦的车工岗位。在担任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刘胡兰小组”组长的11年中,她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刘胡兰小组的设备,比这个小组本身的年头还要长。
张清萍操作的那台车床,名叫C618K,是沈阳机床厂1956年的产品,“年龄”比48岁的张清萍本人还要大两岁。
使用这些“老爷”设备,要想一时夺高产,凭着加班苦干或许还行;可是若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年年超定额、年年夺高产,没有那么点“巧”劲,恐怕还真不行。
张清萍,正是一个“用脑筋开动机床”的人。
车床尾座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定心、支撑、钻中心孔都要靠它。可这尾座也是最笨重的一个部件,每次在导轨上前后拉动,张清萍和她并不强壮的姐妹们,都要搭上双手,使上全身的力气。
能不能改一改呢,她仔细研究尾座与导轨的接触面,自己动手装了几只轴承,垫了几个垫圈。现在她那台车床的尾座只须轻轻推拉,便可在导轨上轻盈地运动。
PU—2E操纵阀是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新产品,用于大型集中润滑系统末端管路最远点,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润滑系统成百上千个润滑点的正常供油。但这个工件结构复杂,以往用车床的四爪卡盘加工,找中心就要费很长时间,而且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合格率只有80%左右。此类工件要放在数控车床上,根本不是问题,但在刘胡兰小组的“老家伙”上,很让她们伤了一阵脑筋。
张清萍经过多次试验,索性大胆地放弃了四爪卡盘,改为使用她们自制的专用工装夹具,这套工装直接与车床中轴锥孔吻合,保证了加工精度,工效也提高了3到5倍。后来她们这项被命名为“车床加工阀体先进操作法”的成果,荣获当时的“部优QC成果奖”。
如果说过去的汗水染红了刘胡兰小组的红旗的话,如今就需要她们用智慧为这面红旗增添色彩。张清萍担任组长11年来,小组累计技术革新300多项,创经济效益400多万元。她们相继发表了18项QC成果,分别获得部、省、市全面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
近年来,张清萍把创建“学习型班组”当作一项重头任务来抓,在班组开展了争当知识型职工的活动,在她的带动下,班组学技术、练本领蔚然成风。去年,小组8名同志参加高级工技能考试,一次全部过关,如今刘胡兰小组除一名新工人外,全部拥有高级工资格证书。在她的带领下,小组每年都能实现“三无、两超”,即无废品、无人身事故、无设备事故,超额完成考核任务和增收节支指标。
时代在发展,刘胡兰小组也在与时俱进。张清萍告诉我们,公司为她们小组购进的第一台数控机床将于近日到货安装,很快,她们小组将拥有3台数控机床,实现“鸟枪换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