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考核转正,是职场日常工作。可连很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都不知道试用期试什么。而试用评估,又仅仅凭感觉!
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高级经理人新入职企业都有试用期,大多流行三个月。试用期满后让“合格”者转正,不合格者不得转正或延期转正。然而,试用期究竟试多长时间?试什么?怎么试?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笔糊涂账,包括很多外企在内。
跟着感觉走
虽然各公司对员工都有试用期,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公司在员工试用期满后的转正问题上都是跟着感觉走。试用期结束后要转正,但转正的依据是什么?凭感觉,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差不多,什么地方差不多,很少有细化和量化的东西。
目前常见的做法就是试用期结束后只要主管(主要是顶头上司)说了算。至于转正的形式则更是简单,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同事开一个转正会,大家说一些讨好的话,提一些不疼不痒的建议就转正了,落在字据上的东西就是主管签字,人力资源部走流程形式。当然有些企业会更简单,连形式都没有,流程也省了。
其实全靠主管一人的感觉,本就靠不住。主管正直时,感觉并不一定正;但主管心不正时,感觉一定是歪的。如果主管嫉贤妒能或有私心,那么招聘一个贤能的副主管或下属就一定会被刷掉,相反招聘来一个庸人、坏人反倒有可能顺利通关转正。其实做大了的企业,无论多么伟大和优秀,这些嫉贤妒能或有私心的主管一定会存在。所以,企业构建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试用期考评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对招聘高级经理人尤为重要。
试什么
人们之所以凭感觉转正,是因为不知道试用期要试什么。我问过很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都不太知道试用期试什么。只能是笼统地回答,或回答得支离破碎。
试用期究竟要试什么呢?答案有四个内容。
一试毛病。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毛病,而试用期就是试毛病的大小和毛病的性质。毛病的大小是指是否被团队成员所容忍,是否在企业文化能包容的范围之内;毛病的性质是指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冲突,是否和工作本身的业务特点相冲突。比如:财会人员如果粗心毛糙,一定做不好,累死也做不好。毛病,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指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二是文化。文化包含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一旦影响到工作的职业毛病在试用期内被发现,就要认真考虑是否给予转正。职业
二试工作态度。在试用期内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是完全能够看出来的。一个人对工作的看法不一样,自然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成就动机。一个没有任何职业成就动机的人,很难说工作认真、负责、用心和勤奋,只有把工作当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才能勤奋敬业,仅靠装是装不出来的。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或者说没有任何职业成就动机的员工,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工作成绩的,自然不能给予转正。对于一名经理人更应该试工作态度,因为工作态度有问题而没有注意,转正后对企业的影响可就大了。
三试工作方法。什么才算是有工作能力呢?能力怎么考核?试用期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形成一种综合评价是很难的。怎么办?其实在工作中,人的能力就是指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来源于什么?两个:一是经验,二是思维能力。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会有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工作方法问题。所以试用期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就是考察他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