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拉开序幕的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振兴东北行”活动,中间穿插举行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品牌发展论坛”。这个论坛是在“国内第一、世界第十”的机床行业排头兵企业———沈阳(机床)集团公司举行的。
在论坛发言上,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年轻的总经理关锡友透露了一个迄今不为外界所知的“新闻”:
2002年1月建成通车的上海磁悬浮示范线路,原来并不是100%的德国造,其线路部分的主体工程轨道梁的专用加工生产线,是使用沈阳(机床)集团公司研制的生产的。不仅价格比德国便宜得多,而且工期也短。
“如果要是早走自主创新道路的话,现在的情景就会远远超过目前的情况!”谈起企业的发展过程,关锡友不无惋惜的说,企业这几年由亏转赢且赢利年年增加,技术创新是最大的动力之一。
原来早几年前,沈阳(机床)集团公司业和全体老国有企业一样,也在几年前经历过穷困潦倒的困难时期。其中问题之一就是技术道路方向走错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引进,但都是单纯购买外国的技术设备,买一次亏一次,钱没少花,但始终掌握不了要领,核心技术始终被外国巨头垄断。
“品牌的竞争,其实质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关锡友说,“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名牌的竞争,必然要在高端市场见分晓;而博弈高端,关键看核心技术。”
“十五”期间,沈阳(机床)集团公司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取得了25项关键性技术成果,实现12项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新产品210种,其中5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累计获得国家36项专利。产品结构也有普通机床,发展到以数控机床为主。
据说,为了加大技术开发力度,该公司没少花钱,“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56000万元;对科技人员的待遇优厚,硕士以上月薪平均达到7000-8000元。尽管如此,与国际强手相比,公司的差距还是很大。为了迅速追赶,该公司利用国际上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采用直接收购机床技术强国德国的企业的办法。2004年,仅仅用200万欧元的低价,就收购了德国破产的希思公司。
“收购德国公司的作用是:对方的技术可以方便的由我们掌握使用,电脑里的资料,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调走,国内员工可以到德国企业实地学习,双方合在一起,能够产生化学反应。”关锡友说。据了解,收购希思公司以后,沈阳(机床)集团公司用一年的时间使其恢复经营,而自己也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