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制造业先行指标显示,进出口已逐渐恢复其作为制造业“引擎”的功能。
最新公布的中国10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续回升,连续8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上,基本恢复到去年5月以前的正常水平。分项指标方面,10月进出口订单指数的双双上升,进口指数升势尤急,预示加工贸易出口和国内需求都将加快增长。
于11月2日发布的汇丰制造业PMI也达到55.4%,创下18个月新高,为连续第七个月位于50%之上。其出口订单指数的连续上行,同样显示出口及相关行业继续向好。
“当前中国经济已基本熨平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异常波动,未来将走向平稳较快发展新轨道。”在公布10月PMI数据的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指出。
进出口或已现拐点
PMI的分项指数总体依然延续上升态势,且升势有所加快。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其余各指数均上升,升幅多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进口指数升幅为最大,达到2.1个百分点。
“10月官方制造业PMI远超市场预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新订单、生产量反季节性继续上行,是带动PMI上升的主要力量。出口新订单指数和进口量指数是国内未来生产先行变量,这两项指数的继续上行,说明国内经济形势在不断好转。
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生产活动不断加快,生产指数达到59.3%,为去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以来,该指数总体呈持续攀升走 势。在进出口方面,进口指数急升2.1个百分点至52.8%,为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表明国内需求在加快扩大。此外,加工贸易出口未来也将加快增长, 这从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上升至54.5%可看出,20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高于50%,有5个行业达到60%以上。
在10月份还提示称“出口回升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仍需要进一步观察”的CFLP,本月则表示,从外部需求来看,当前的种种迹象显示,出口形势有望继续好转。“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有望带动我国出口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完成同比负增长向正增长转变。”
与此同时,汇丰制造业PMI的分项指数也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企业接获的新业务量中,海外订单上升显著。制造业企业的海外订单量连续5个月上行,并且达到2007年6月以来最大的上升幅度。汇丰调查称,海外需求,尤其是北美需求转强推动了出口销售的增长。
对此,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分析认为,我国出口已经开始进入拐点,“即由加速回落转为回升的拐点”。他预计,接下来我国出口降幅将继续大幅收窄,四季度降幅可能减至5%左右,而从单月来看,12月份则很可能转为正增长。
而在进口方面,“比出口拐点的出现还要早得多。”李慧勇说,制造业的强劲回升拉动了资本商品和大宗商品进口的大幅增加。CFLP也认为,国内需求呈陆续释放、逐步放大态势,这从进口指数间接反映了出来。
去库存化继续进行
在下降的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从业人员和供应商配送时间这4个指数当中,产成品库存指数降幅较大,为2.6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较小,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这已是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回落。
李慧勇认为,这表明大多数企业的去库存化正在进行过程中,待去库存化结束后,将迎来需求上升带来的补库存阶段,“这将对工业生产有一个较强的拉动。”
鲁政委则结合生产指数分析指出,原材料库存和生产指数都上升的行业个数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预期出现了实质性好转。 另一方面,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而生产指数上升的行业个数也显著高于历史同期,说明企业所面临的实质需求非常旺盛。这些行业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纺织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PMI调查还显示制造业企业继续面临显著通胀压力。调查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厂商连续第4个月上调产品出厂价格,但提价幅度是4个月中最小的。对于谨慎提价之因,受访厂商普遍认为是投入成本的上升。
末季GDP或增9.5%
结合前三季度经济数据,CFLP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呈现出明显的“V”型走势,说明复苏态势已全面形成,并不断巩固。以此为基础,预计未来经济将走向平稳较快发展新轨道。
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预计:“未来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提高,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5%左右。”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甚至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幅将从三季度的8.9%上升至两位数,并在2010年第一季度创下新高。彭文生指出,基于居民消费支出预期的回升、强劲的政府公共投资和出口复苏,中国经济增长复苏具有可持续性。
在经济学家均表现出乐观看法的同时,李慧勇也指出,中国经济今后的走势还需看三方面的支持:外需市场的复苏,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以及信贷增产点的形成。“目前看来复苏还需政策继续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