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最为经济最发达地区,欧洲和美国受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目前,包括汽车业、机械等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核心产业已受到严重波及,且这种经营危机还在向汽车零配件、钢铁、原材料等上游行业蔓延。作为应对,德国议会早在11月便通过了德国政府提出的32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随后推出260亿欧元的刺激计划。而欧盟委员会正在推动一项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尽管如此,在制造业来说,各企业仍是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许多企业纷纷通过自身内部调整,一改扩张型的发展状态,在自身组织结构紧缩的同时,缩紧产能,或暂时性关闭工厂,或减少工时,以此来应对经济危机。
海外哀鸿声遍野
12月10日,瑞士机床制造商Tornos宣布1月份削减其位于瑞士Bern州的生产基地工人的工作时间。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太多库存存在的可能。该公司表示,如果市场需求仍然持续在目前水平,那么明年4月和10月仍将采取同样的行动。
SKF集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人数已达2500人。在第三季度,该公司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包括裁掉1300位临时员工,减掉加班时间等等,但是第四季度来临,该公司表示:“虽然来自例如航空、铁路、能源这些产业的需求仍然旺盛,但是已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要低。”因此,在美国和欧洲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裁员,主要是与汽车应用领域相关。
哈挺(Hardinge)今年则给其美国制造工厂的员工们放了一个长达两周的圣诞长假。同时,在台湾和大陆的员工工作工时也被减少。“经济危机已经影响了我们客户的付款能力,以及他们对最终下单的决定。”该公司总裁Richard L. Simons先生表示:“市场的瘫痪使得哈挺和其他公司都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08年剩下的日子,以及马上要到来的09年,我们究竟要采取何种程度的市场商业活动,目前都是未知。”
中国市场:重要性凸显
然而,哀鸿声遍野时,有一抹亮点却不容忽视。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欧洲分公司副总经理冯毅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德国制造业正在经历15年来最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大型汽车产业相关的零配件、机械、机床等行业。许多过去拒绝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的企业,现在却表现出与中国合作的巨大兴趣,这为中国企业扩大在德国并购提供了难得机会。”
这样的环境下,一部分公司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开始旗帜鲜明的加紧巩固中国基地。瑞典山特维克集团地处镇江新区的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顺利竣工,二期工程即将动工。据《人民网》报道,近日镇江市代市长刘捍东在与瑞典山特维克集团(全球)(Sandvik AB)CEO拉期•皮特森(Lars Pettersson) 会面时,皮特森表示,落户镇江的这一项目是山特维克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投资建设,这不仅是考虑到较低的人力成本,更看重中国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投资3.46亿美元的这一项目主要用于生产新型合金材料,于去年上半年启动,分为三期建设。而作为长期发展规划之一,山特维克方面拟派遣大量员工前往加拿大、瑞典等国进行培训。
无独有偶,近日,肯纳金属(Kennametal)总投资620万美元的徐州生产基地目前也已开建。该基地位于徐州市铜山经济开发区,占地40亩,专业生产煤炭采矿机械、旋弯钻头刀具等矿山工程产品,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有报道指出,其建成后或可成为美国肯纳金属有限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