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种齐全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非金属矿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1993年我国非金属矿产值超过金属矿产值。非金属矿产与金属矿产、燃料矿产并列为三大矿产资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非金属矿品种繁多、产业分散,不像钢铁、煤炭、石油那样规模庞大、引人注目,我国非金属矿工业一直“悄然成长”,尚未得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业界呼吁,非金属矿工业的健康发展须引起足够重视,以尽显“后发优势”。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非金属矿工业迅速发展。数据显示,在20世纪后30年,全球非金属矿总产值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每10年的增长率都在50%以上,大大超过同期金属矿产、燃料矿产12%的增长速度。
非金属矿产品是国民经济各个工业部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随着科技进步,非金属矿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决定了其对节能、环保和高效产品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在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被使用,而且在微电子行业、材料科学、国防科技等高科技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前景宽广。合理开发和利用非金属矿资源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非金属矿品种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甚至关乎国家安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一些非金属矿品种还建立了战略储备。据了解,美国把工业金刚石、萤石、石墨、蓝晶族矿物、片状云母、滑石和叶腊石等矿物列为战略性矿产储备品种。其中,叶腊石、蓝晶族矿物是重要的耐火材料和冶金材料,工业金刚石是磨料,云母是电绝缘材料,滑石是橡胶和造纸的重要原料,它们都是冶金、电工、汽车等重要工业部门发展的基础原材料,萤石和石墨更是直接与国防科技相关联,一旦短缺将危及国家安全。
行业尚须深度探索
近些年来,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以原矿开采和粗加工为主;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差。同时,还面临着矿产开发缺乏科学指导和依法监督、资源破坏严重和环保问题突出等共性问题。
据统计,2005年我国非金属矿产品出口额为35.5亿美元,以原矿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主。因此,我国虽为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大国,但仍非强国,一些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价格话语权。
以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品石墨为例,不论是我国的资源储量,还是产量和出口量均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一直是国际石墨市场重要的生产者和供应者。但是科技含量高的石墨产品,仍由日本、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凭借科技优势主导。
再看我国另一个优势品种萤石,1994年我国开始对萤石实行出口配额有偿招标,严格控制出口总量。但是,与此同时氢氟酸出口数量却大幅增长,特别是2002年以来,氢氟酸出口量年均增幅达到55%。业内人士指出,这是萤石资源正在变相“流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氢氟酸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企业生产氢氟酸的利润率甚至低于销售萤石原矿的利润率。
我国非金属矿产品出口不可将目光盯在眼前利益上,以初级加工产品为目标,否则我们将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非金属矿资源保有总量相对丰富,但大型优质矿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产量不断提高,乱采乱挖、储量锐减的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优势矿产资源正在“缩水”。
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提高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我国非金属矿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未雨绸缪。
资深专家、政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提出了诸多促进非金属矿工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对非金属矿资源进行新一轮的潜力评估,对资源科学规划;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走“节约资源型”发展道路。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规模化、产业化步伐。不断拓展非金属矿产的应用领域,尤其要加强对非金属矿矿物特性的基础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新型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等。
要充分发挥优势矿产资源的作用。控制开采总量和出口数量,在国际市场上增强我国优势矿产资源的价格话语权,真正把“资源优势”发挥为“经济优势”。
随着矿业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施全球资源战略,拓宽利用矿产资源渠道,保障矿产资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