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中,多家的母公司位列“世界500强”,包括松下、百事可乐、雀巢、3M等;
多数违规者用“巧合”、“疏忽”和“意外”进行解释,但官方人士称:某些公司在中国放松了环保标准;
违规企业很多是以环保著称的品牌,权威人士称:作为被华人信赖的国际企业,它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份名单将33家在华知名跨国公司列在了一起———不是荣誉排名,而是环保违规。
名单上的企业是从各地方环保局网站搜集的。过去3年,这些公司并没有成为他们标榜的“环保榜样”。
引人注意的是,名单中的公司包括5家2006年“世界500强”的在华企业,其中:排名第301的3M上海研磨产品制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擅自投入生产使用”。
“这些跨国公司违反的是中国最基本的环保法规。”马军说。他是NGO“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6年最具影响力百人”。10月中旬,本报从马军处独家获得了这份名单。
33家跨国公司意外“曝光”
发现纯属偶然―――2006年6月,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着手建设“中国水污染数据中心”网站。网站数据的来源是,全国各级环保局公布的2004-2006年的违规企业名单。
“我发现一些知名跨国公司也在违规之列。”马军说。这些公司被集中到一起,并最终形成了包括33个企业的污染名单。本报记者对该名单涉及的违规记录进行了逐一查实。
违规公司涉及食品、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诸多行业,来自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除上述“500强”在华企业外,一些中国公众熟知的品牌 “榜上有名”,比如日资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它因“任意排放超标废水”被列入上海“2005年第二批该市环保系统查处违法企业名单”。还有“世界十大卫生陶 瓷公司之首”的美国标准公司的在华合资企业,及美国百胜餐饮集团下属的上海必胜客等。
名单中的另一些在华跨国企业,已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
在福建,德国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造成严重污染”,被列为福建省挂牌督办企业。
在浙江,英国漂莱特集团在华下属的公司被列为浙江2005年省级重点污染企业之一。英国漂莱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跨国集团。
在湖南,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的下属独资企业,因“电镀生产线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成为株洲挂牌督办的20家“污染大户”之一。
“这只是在华跨国企业违规记录的一部分。”马军说。上述名单只涉及有水污染的企业,其它诸如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的企业并未包括。而且名单中的企业,仅是被各地环保局公布的―――在中国的一些省份,这种名单并未面对公众。
“巧合”、“疏忽”及“意外”
马军对自己偶然的发现感到吃惊,他曾作过跨国公司的环保咨询。“这些公司在对国内合作方的要求中,环保违规都是‘零容忍’,他们怎么能自己违规?”他说,“特别是一些经常提‘企业责任’的公司,如果在中国连守法都没做到,需要检讨。”
漂莱特(中国)有限公司环保部杨姓经理承认,该公司“2003年的时候环保做得不好,有各方面的超标”。之后公司更换了设备,但2005年12月,由于车间人员误操作,污水陡然排放,隔了一天省环保局来检查,由此认定违规。
“我们雇用的是当地农民,他们忙着种地的事,操作的时候就会造成超标。”杨经理说。有环保局官员解释,国际企业在国内的管理和操作,很大程度上已经本土化――最终是中国人在工作,从人的环境意识上来讲,不得不承认与国外的差距。
而在本报采访中,更多的违规企业用“巧合”、“疏忽”和“意外”进行了解释――上海松下电池公司环保代表陈先生称,这是“巧合”,事发当天他 不在公司,恰逢公司领导要求员工清洗几千个电池陈化盘,员工错误地在排污蓄水池里清洗,导致水下有机物暂时超标。当天正是浦东新区环保监测站例行的水质检 查时间,监测站提出意见并进行了水质抽样。
美标陶瓷公司的解释是“疏忽”。该公司卫工程师说,2005年12月,工厂的水处理加热系统管道在晚间冻裂,废水处理没有达到标准就被排出。环保局次日前来检查时,发现了违规。
上海花王公司将其归结为“意外”。2005年3月,因“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故障,导致出来的污水浓度比较浓”。由于是生物净化设备,高浓度的污水破坏细菌的生物活性,而细菌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导致排出的水不合格。
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说,违规和污染无直接关系。2005年5月,他们申请扩充生产能力时,被要求提交2000年工厂建设方面的文件。由于存档程序疏漏,无法找到原始环保验收报告,因此被认定为“环保设施未经验收”。
一些违规企业则称“无奈”。上海必胜客有限公司说,是因为餐厅所租赁的房屋“绿地集团申请环评延误”,导致餐厅无法获得环评批复;长春百事可乐公司解释说,公司当时正在改建环保处理设施,因为期间会有污水超标,已跟当地区环保局申报过。该公司所在区环保局表示知情。
无心之失?必然结果?
但上述解释并不被环保人士接受。他们认为,这只能说明那些公司的环保管理体制出了问题。一些在华跨国公司很快具有“中国特色”,执行低于母公司的环保标准,由此使得这些公司本身拥有的环保制度可靠性降低。
吉林省环保局监督管理处赵处长说,“确实有跨国公司在国内放松环保标准的现象。主要跟大环境有关,个别地区为了招商引资,放松环境要求。”
而中国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国外―――全球以欧盟和美国军工标准为高。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处长称:目前中国对工业污水的监测,还是由COD(有机 污染的综合指标)为主,但国外基本都是针对不同行业依照不同的特征指标体系来检测,比如对电镀生产,重金属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因子。
“一方面是跨国企业没能遵守全球一致的环境承诺;另外,中国环境执法力度很弱。”马军说,“从竞争角度讲,同类型的国内企业执行了比较低的环保标准,为了在成本上不吃亏,跨国企业会觉得自己没必要做太大的环保投入。”
“从世界部分地区,也存在着污染的梯度转移―――在产业结构转移的过程中,将那些污染重、环境影响恶劣的生产环节,转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因为迫切需要经济增长,往往很欢迎。”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官员称。
但违规名单上的跨国企业大多表示,他们在华执行了和母公司一致的环保标准。美标陶瓷公司一位副总经理也强调,该公司的环保标准和美标母公司相同。
上述违规企业中,很多是以环保著称的品牌,在中国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27日与其他66家会员公司签署 了《企业社会责任北京宣言》,成员企业将在环保等12个方面严格自律;3M中国有限公司也在中国参与了众多环保项目。另有公司的官方网站上称,该公司从 1990年开始每年设立公司“环保奖”,以鼓励全体员工投身环保事业。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项目总监卢思骋认为,“跨国公司往往说的比做的好。他们更愿意在公关方面下工夫,生产过程却被放松。”
更让环保人士担心的是对跨国企业的监管。卢思骋说,由于地方政府希望吸引外资,其下属的地方环保部门在跨国企业的污染问题上,受到的限制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表现得好,所以也不会成为国家环保总局的注意重点,由此造成监管空隙。
“跨国公司不应是平均水平”
但一个共识是,在华跨国企业在环保上总体好于国内企业。名单搜集者马军认为,违规的在华跨国公司有30多家,但这是从2700家违规企业中搜 集得来,与剩下的2600多家国内违规企业相比,跨国企业显然少得多。另外就记者采访的情况看,所联系到的跨国企业目前都已声称改正。
但卢思骋说,中国企业更多是能力所限做不到环保,而跨国企业则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跨国公司是行业领头羊,不应该是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的低环保水平不应该是跨国公司的借口。”中国欧盟商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组主席华威濂说,“提起家电,中国人想起的会是索尼;提起饮料,想起的是可口可乐。作为一个被中国人信赖的国际企业,它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欧盟商会现在有800多家会员,而华威濂所领导的工作组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些在华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有环保局官员称,中国公众对跨国企业的监督也是很重要的。在欧美城市,有些生产环节“老百姓这一关就通不过”,公众听证或者议会很可能将其否决。尽管中国现在也有环境影响评价,也有公众参与,但力度和广度还相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