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立公司引进的意大利IMT公司高档砂带生产线。
去年11月11日,省委书记俞正声视察湖北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见到董事长黎珊玉就问:“玉立的目标是什么?”“世界同行业三强。”回答果敢而坚定!
俞书记听后开心地笑了。拍着黎珊玉的肩膀说:“了不起!”
走进通城,记者强烈感受到通城人打造世界涂附磨具产业中心的雄心和信心。
集聚效应:小产业,大支柱
通城的涂附磨具产业起步于1978年初春。
在秀水河畔的一间由猪圈改成的厂房里,黎珊玉领着17名街道妇女,创办了通城第一家磨具“企业”———城关公社五七砂布组,在这里试制出了通城第一张砂纸。
从街道作坊到通城县砂布厂,再到湖北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艰难发展,终成大器!如今的玉立,雄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并已走出国门,向跨国公司迈进。
2004年,玉立净资产2.3亿元,完成工业产值4.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上缴税金1847万元,出口额800万美元。
一棵大树催生一片森林。依托玉立的快速发展,宝塔、金虎、神州、鹏程、盛世、丰普等12家涂附磨具企业在幕阜山麓、秀水河畔集聚。
大山中崛起磨具产业群,撑起通城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9亿元,实现利税4332万元,分别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利税的57.5%和51.1%。
坚硬、细小的砂粒,涂附在不足一尺见方的布、纸等基体上,看起来毫不起眼,但通城人把它做成了大产业。全县年产砂布、砂纸1.2亿令,砂带80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砂布已成为通城的品牌。
旗舰效应:扶优壮强,带强产业
涂附磨具产业群在大山中崛起,被业界视为一个“传奇”。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通城县经贸局副局长舒林说:“扶优壮强,带强产业。”一个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要有“龙头”。有了“龙头”的示范和带动,产业方能集合成群,抱团成势。
通城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涂附磨具产业,着力扶持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注入优质资产;“龙头”、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上新技术项目的,视同招商引资项目,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使它们快速扩张。2001年以来,玉立公司先后收购了县石材厂、邮电制杆厂、财兴板厂、甲醛厂。优质资产的注入,国外先进生产线和工艺的引进,使玉立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品实现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他们生产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高端涂附磨具产品,开始打破洋产品一统国内市场的局面。
玉立的示范效应,引领着产业群其他企业发展壮大。玉立以发展中、高端产品为主的发展战略,让出低端产品市场,为集群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通城县委政研室主任金关说,集群内企业由于地理接近、业务联系紧、信息交流快,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使得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通过快速学习和模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来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宝塔砂布厂是宝塔村兴办的村办企业。2002年,为上砂带生产线,厂长黎泗保提出参观玉立的砂带生产线,玉立欣然接受。董事长黎珊玉亲自陪同,并现场讲解。
宝塔创办于1995年,目前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12位。
黎泗保说:“宝塔的发展直接、间接地吸取了玉立的发展经验。”
延伸效应: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
产业集聚,分工协作可以降低成本。产业群的发展,必然要求形成外部配套协作群体,拉长产业链。
为此,通城县委、县政府积极牵线搭桥,力促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
以往,全县磨具产业每年要从东北购进原纸5万多吨,路途远、成本高。县委、县政府邀请通城籍老板李海涛回乡投资创办了海丰纸业。去年10月投产后,基本满足了产业群对原纸的需求。
同时,县里还大力支持磨具骨干企业自建配套企业。玉立公司先后建成了油漆、合成树脂、甲醛、原纸、棉纱棉布等与磨具配套的相关企业。宝塔砂布厂也建成了相关的包装、造纸、化工、磨料等企业。
产业群的发展,促进了通城化工、纺织、造纸、包装等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发展了县域经济;反过来,配套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拉长,也降低了产业成本,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壮大了产业群。
舒林说:“产业群与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涂附磨具产业群的发展壮大,让通城人信心倍增,也给通城人以深刻的启示。
县委书记陈树林说:“通城地处鄂南山区,区位不优,交通不便,资源不丰,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重点扶持特色产业群的发展。”
目前,通城已崛起涂附磨具、云母绝缘材料、中药制造和铜材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群,2004年共完成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