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环氧树脂及聚碳酸酯需求大幅锐减;双酚A行业骑虎难下,新上项目投产后即面临严峻的销售挑战,部分工厂只得不断推迟投产时间,一些老工厂无奈只得长期降负荷以减轻压力。亚太地区双酚A产业后期投资项目是否就此搁浅,利益博弈的背后如何寻求共赢,新的发展模式如何探索,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双酚A90%以上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占消费量的63%,环氧树脂的消费比例为33%;而中国市场,生产聚碳酸酯的比例仅20%,而环氧树脂则占到77%。近几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与全球经济—体化,我国环氧树脂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高峰,年生产和消费量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主要拉动力量;与此同时,聚碳酸酯在中国也有快速发展,目前生产能力超过15万吨/年,另有20万吨/年正在建设中,由此将迈向聚碳酸酯大国。但今年以来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发展双双遭遇瓶颈,开工率大幅下降,双酚A产业将因缺乏需求的支撑而陷入困境。
2007-2008年,我国环氧树脂形成了新、改、扩建高潮,一些数万吨级的装置陆续建成投产,2007年底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年,新增产能超过20万吨/年,但是产能快速扩张带来的弊端已逐步显现。由于产能快速攀升远超于厂游需求增幅,而且新增产能基本为双酚A型产品,特种及非双酚A型产品依旧需要依靠国外进口,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环氧树脂产业产需比例失调、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隐患开始浮出水面。同时,因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不少环氧树脂厂家往往忽视环保治理,尤其许多中小型企业出口成本考虑,仍在采用落后工艺进行生产,原料和能源消耗高、环保问严重。近年国家对环保方面的整治愈加严格,固体环氧树脂市场受此冲击较大,不少地区固体环氧树脂工厂开工率大幅降低,并长期处于间歇性停车状态。此外,出口退税降低、加工贸易限制、收紧的货币政策等国家政策陆续实施,也令国内环氧树脂发展遭遇瓶颈,不少出门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出口严重受阻、资金流动困难等制约下,纷纷减产或关停,内忧外患下激烈竞争不可避免,竞价纷起、利润水平每况愈下,我国环氧树脂市场或将面临洗牌。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聚碳酸酯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光盘行业需求出现萎缩,对市场形成不小冲击,而不少新聚碳酸酯企业目标仍过多集中在通用领域,如CD光学级材料等,使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大幅缩减。据估算,聚碳酸酯与原料双酚A的价差,已由2005年的2000美元上下,大幅下挫至如今的600-800美元,长期处于暴利的行业价格开始走向理性回归。而在另一下游食品包装领域,由于奶瓶中微量溶出的双酚A,可能会对新生儿和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的神经和行为产生潜在危害,2008年4月18日,加拿大卫生部和环境部向外界联合宣布,加拿大正采取措施禁止进口和销售有双酚A成分的聚碳酸酯塑料婴儿奶瓶,相关法令有望今秋实施,加拿大即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双酚A列入毒性物质名单并禁止使用含聚碳酸酯奶瓶的国家。此公告的出台迅速引发了备受争议时安全风波,一定程度上对欧美等地的聚碳酸酯消费造成不小影响。受部分下游领域需求萎缩、市场供需矛盾明显、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2007-2008年,亚太地区不少聚碳酸酯厂家陆续采取降低负荷,或停车措施以减轻压力,整体市场开工率下降至70%左右,一向顺畅的聚碳酸酯发展之路开始走向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