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冠亿研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初创于1998年,于2012年全面升级改造,现在是中国大型规模的现代化磨具生产企业,专注于从事磨具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次荣获“全国磨料磨具行业最佳企业”、“全国磨料磨具行业技术创新奖”称号,旗下多款“GYSL”牌磨具产品荣获“中国磨料磨具行业著名产品”的殊荣。
打造一家百年企业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的梦想和追求,冠亿也将“创世界品牌、做百年冠亿”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做到颇有建树,更要对自身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成竹在胸。为了深入了解冠亿在变革中的决定性时刻以及未来发展策略,我们特别采访了江西冠亿研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易晨浩,由他为我们揭开打造一家百年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素。
一、先进的设备与管理奠定冠亿发展的基础
易晨浩表示,想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作为基础,这就要求负责人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思维。磨料磨具行业是一个以民营型小微企业为主的传统行业,大量企业的存续发展都是依赖经验主义和个体能力,冠亿成立的1998年,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前夜,冠亿与其它小微企业一样,随着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进入了快速上升期,在迅猛增长的销售和利润背后,一些传统企业的痼疾也在慢慢积累,但就如同“挂着吊瓶骑摩托”,只要还在飞速狂奔,没人有时间停下来认真思考细节问题。
转型的契机来自新厂搬迁,为了迎接雪片一样的订单,易晨浩的父亲—时任公司总经理的易维民力排众议推动冠亿新厂区的建设工作,6.5万㎡的厂区、年产能力1.2万吨的规划、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磨具产线,为冠亿日后的产品供应能力和品控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厂建设完工后,随着“四万亿投资”等反次贷危机政策的逐步退出,中国经济从高温状态回落,进入到一轮下行周期。一边是新厂建设的高额投资贷款,一边是市场需求的萎靡不振,冠亿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现在回头看,我父亲当时的选择是很有前瞻性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当时大家还是很迷茫,不知道前景如何。”易晨浩接着说:“后来我们意识到一个企业做的好不好,建设投入只是一方面,如果不能引入与之匹配的技术和管理体系,那就只是简单的重复建设,很难有更好的发展,经过一系列探索,最终我们从以色列找到了Yuri Shubov加入我们的团队,为冠亿注入了现代化管理基因。我们董事会一致认为,制造型企业必须让懂制造的人去管理,作为总经理,YURI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技术,更为冠亿建设了一整套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当然,我们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磨合期,当时YURI把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直接报废掉,有时候一个月就能销毁价值十几万的砂轮。但是当一切步入正轨后,你会发现很轻松,比如我负责大客户开发工作,就可以完全不用操心生产环节的问题。”
在YURI的管理下,冠亿有意降低了产品产量,抛弃了一些基础产品,将品控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极致,把精力专注在高端客户上,将业务板块细化,使产品序列从“大而全”逐步转向“小而精”,加大两化融合水平,引入了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了生产效率,从与客户接洽到产品出厂仅需1个月时间,成功完成了转型升级。随后中国市场也在2015年迎来了新一轮爆发增长,经历蜕变的冠亿研磨顺势而上、扬帆远航。
二、创新与品质提供冠亿前进的动能
“陶瓷微晶也好、普通刚玉也罢,磨具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材料,使用什么样的结合剂将磨粒聚合在一起,帮助客户产生最佳的磨削效果才是关键,冠亿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我们的配方设计能力,低温结合剂确实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因为它可以用更少的结合剂、更少的能源消耗,来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磨削效果,我们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决定如何设计产品。”当谈及如何看待低温结合剂和陶瓷微晶磨料快速普及这一问题时,易晨浩给出了上述回答。
早在2016年,冠亿研磨就成立了“江西省磨料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被江西省发改委认定为“江西省陶瓷磨具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易晨浩讲到:“我们对于陶瓷磨具的研究是系统性的,把磨具的设计当成一个集合材料方案来思考,这样能够更为直观的根据砂轮构成的三要素进行工艺设计,比如我们自主研发的SNG系列材料,就是专为应对现代化工业中复杂的磨削需求而设计,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材料集成的方案,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含有多种稀有金属的新型合金,SNG系列材料的高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发挥关键作用。在高温磨削环境下,它能保持结构稳定,持续高效地去除加工对象材料,且不会因高温而影响加工精度。对于加工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材料,SNG系列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良好,避免与工件发生化学反应,保证工件的原有性能。在风电齿轮磨削、汽车制造、能源装备等行业,SNG 系列材料已成为加工新型零部件的重要材料。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了过万种成功的产品配方,能够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磨具解决方案。”
易晨浩表示:“‘锋利至最后一颗’是我和YURI一起想出的口号,这是我们对于客户的承诺,冠亿在生产环节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从原材料的精心筛选,到结合剂、成孔剂等关键材料的独特技术应用,再到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严苛的检测标准,每一道工序都是我们对品质的追求。”
三、品牌和服务决定冠亿拓展的广度
谈到品牌时,易晨浩认为,一家现代化磨企一定要重视品牌的建设工作,我们很多的企业都说要对标3M、圣戈班,如果要对标,就应该实现全方位的对标,这些国际一线企业在自身形象打造和品牌宣发方面是相当重视的。过去我们认为砂轮这样的工业品只要求产品性能好,品牌不重要,但是在如今我们处在信息爆发的时代,客户的购买渠道和选择范围变的非常广泛,如果企业整体形象和品牌宣传落后了,就有可能失去合作的机会。他谈到:“我们非常重视整体形象设计以及‘GYSL’的品牌建设工作,我们的宣传页上每一款产品都是请专业摄影师拍摄修图的,我们的展位搭建每一年都会出新,绝对不会自我重复,冠亿内部非常强调对外宣传的统一性,每一篇稿件我都是亲自审核的,一定要让客户对冠亿形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认知,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冠亿的企业形象是有高度创新性、稳定性和专业性的,要让客户感受到与我们合作,就是双方共同在完成一次价值链的升级。这是冠亿构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到服务价值时,他则这样讲:“我们一直致力于成为专业磨削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也是冠亿发展方向的逻辑起点,国内几家头部的陶瓷磨具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各有千秋,也难免有一些同质化,这也正是我们在服务层面需要补足优势的原因,我们的服务分成前端和后端两个板块,前端服务包含了从接触客户到提供产品的全环节,后端服务则包含了产品在使用周期内所有问题的解决,我们承诺生产的砂轮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产品工程师会在24-48小时内到场解决。并且我们有意识的加强了与高端客户的合作力度,在市场开发层面选择与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合作,双方在效率上会比较同步。”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问了一个当前行业内正在普遍出现的问题—磨二代如何接好班?易晨浩表示:“想要做一家百年企业,至少需要三代人的赓续传承,提升自我当然很关键,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现代化管理思维做企业,好的管理首先就要不依赖个人,人都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一定要让企业靠着制度运行,依靠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决策优化,国外很多百年企业都是靠着职业经理人发展的,”随后,他半开玩笑的表示:“我和我父亲提过,我一定会在50岁就退休,把冠亿交给更合适的人去管理,人生很精彩,一定不能都投入到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