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商业银行三台支行进一步创新机制,不断推动质押融资增量扩面,为县域具有优质知识产权的中小科创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向绵阳市中研磨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研公司”)发放了专利权质押贷款1300万元。
据了解,该笔贷款是四川省绵阳市首家金融机构发放的专利权质押贷款。
落地绵阳市
第一例专利权质押贷款
科技型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与传统抵押贷款模式存在矛盾。
中研公司主要生产磨具磨料,虽然该材料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但国内磨具磨料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市场上主要产品大部分依赖于进口。公司在建厂初期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为主的资产结构,仅有的实物资产已经抵押于其他行办理信贷业务,虽然手握多项专利,却无法通过有效渠道体现其科研价值。
“技术是我们的核心,但过去无法变现,研发投入只能反复压缩。”中研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推出,对于盘活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知名度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绵阳市商业银行率先提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思路,2009年在绵阳市金融机构中首家推出专利权质押贷款品种,并于2010年9月发放第一笔专利权质押贷款,金额490万元,开创了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先例。
截至目前,中研公司在绵阳市商业银行三台支行的专利权质押贷款余额达1300万元。
破题“融资难”,
盘活企业“无形财富”
专利权质押贷款找到了创新型企业融资痛点,而要更好地开展相关业务,银行就要建立起有效的运作机制。
在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绵阳市商业银行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融资能力,破解融资难题。
通过多年摸索,绵阳市商业银行建立了“行业前景+企业产品+专利价值+实控调查”四位一体的专利权质押贷款评估模型,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机构对专利技术及其市场潜力的专业估值能力;以“更看重企业整体资质”为核心,优化动态监控机制,贷后定期跟踪企业经营状况及专利技术转化进展,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如营收波动、专利续费、水电能耗等情况。
同时,创新风险缓释措施,灵活组合“专利质押+股东连带责任”分散风险,确保业务稳健运行。
信贷“加力”,促进企业加速“智变”。
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投放,既是绵阳市商业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体现,也是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力抓手,切实激发出“科技—金融—产业”正向循环的潜能。
中研公司自最初数十人的工厂到现在两百多人的企业,通过资金注入,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避免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的经济性裁员情况发生,促进稳岗保就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的资金用于智能化改造、部分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生产效率较之前有大幅提升。同时,不断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减少进口依赖,实现技术升级与行业引领,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
让利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真落地,贷得到还得成本低。
今年以来,绵阳市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力度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改专项等专利权质押贷款提供优惠利率。
据了解,绵阳市商业银行推出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平均利率较传统制造业贷款下降1.5—2个百分点,通过评估费、登记费减免等举措,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5万元。为持续推动试点工作,为具有优质知识产权的科创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绵阳市商业银行对于长期合作的专利权质押类客户实行了利率逐年递减,中研公司3年内利率累计下调2.55%。
“这不仅解决了我们民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难题,还降低了贷款成本,让我们有充足的动力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中研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专利权质押贷款高度认可。
“1+N”综合性服务,
金融顾问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年来,绵阳市商业银行三台支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坚守地方政府的“金融子弟兵”、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三个定位;为企业构建覆盖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及特定场景的陪伴式服务模式。
在提供“一企一策”的金融服务方案方面,该行将服务内涵从“打猎式经营”向“种田式陪伴”转变,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咨询、现金管理、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金融建议等多项服务,满足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逐渐构建多层次、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企业有的时候缺钱,有的时候缺资源,因此,金融机构要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去支持。”绵阳市商业银行三台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努力构建“政银企”协同创新生态,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
绵阳市商业银行三台支行在金融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涵,积极做好金融纽带,主动对接主管部门,解决企业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帮助企业申请各项贴息政策,如支小再贷款专项贴息,设备更新等补贴项目,将金融服务从“最初一公里”贯穿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