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本土芯片设备制造商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今年在芯片设备的进口可能会呈现出缩减的趋势。
据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 12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在面对产能过剩和美国制裁等多重压力下,其芯片制造设备的进口采购量预计将在今年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TechInsights指出,中国大陆在过去两年中一直是全球晶片制造设备的最大买家。2024年,中国大陆购买的晶片制造设备总额达到了41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销售额的40%的份额。
近年来中国的大部分半导体设备采购都是由囤货需求驱动的,许多公司试图在美国实施更严格的出口限制之前,尽可能多地获取这些关键设备。然而,随着这些限制措施的逐步生效,以及全球芯片供应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开始受到压制。
根据TechInsights的预测,今年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设备采购支出预计将从2024年的410亿美元下降至380亿美元,降幅6%。同时,预测其全球市场占比也将从去年的40%降至20%,这将是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TechInsights资深半导体制造分析师Boris Metodiev指出,虽然中国大陆一直在努力提高芯片制造设备的自给自足能力,但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国内芯片制造商仍依赖外国供应商生产光刻机等核心设备。2023年,中国大陆本土公司仅供应了其国内市场17%的测试设备和10%的封装设备。
美国的制裁限制了中国获得先进的半导体生产技术,但中国在成熟节点芯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成熟节点芯片包括28nm、45nm、90nm和130nm等较旧但广泛使用的工艺技术。
TechInsights预测,尽管中国可能在2025年减少对芯片制造设备的进口采购量,但仍将是这类设备的最大买家之一。原因在于,中国正在加速建设专注于成熟工艺技术的晶圆厂。这些晶圆厂一旦完成设备配置,将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并有可能大量生产如显示驱动器IC(DDIC)和电源管理IC(PMIC)等简单芯片,从而占据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