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到2030年底电解铝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等主要目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2023年,全国电解铝产量达到4159.4万吨,同比增长3.7%,约占全球电解铝产量的60%。近年来,我国电解铝行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4%,2023年下降0.1%,已基本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电解铝行业在产业布局调整优化、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先进技术设备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潜力,节能降碳空间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电解铝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实施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强新上项目源头把关,推动存量项目改造升级,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对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撑全社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深入挖掘节能降碳潜力,《行动计划》锚定2025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25%以上,再生铝产量达到1150万吨。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电解铝行业2024—2025年形成节能量约2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650万吨。
到2030年底,电解铝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可再生能源使用进一步提升,低温铝电解、新型连续阳极电解槽、惰性阳极铝电解、再生铝保级利用等节能降碳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高端铝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行动计划》还部署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和产能调控。严格执行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主要用能设备须达到能效先进水平。依法依规退出和处置电解铝落后低效产能。合理调控铝锭等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改造。鼓励采用低摩擦轴承、高效电机等优化电解槽结构,加强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及余热回收。推广应用高效稳定铝电解、电解槽运行优化等节能技术。推进电解铝行业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三是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积极支持电解铝企业扩大非化石能源应用,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既有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电解铝企业提高项目用电负荷调节匹配能力。推动电解铝企业结合实际推广应用清洁低碳运输方式。
四是推动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引导电解铝企业优化升级原材料方案,提升氧化铝、铝用阳极和阴极等产品质量。鼓励电解铝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铝合金材料等高端绿色产品。支持再生铝产业发展,健全铝产品回收体系。
五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解铝行业的创新应用,支持企业开展电解铝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电解槽自适应控制和优化调节能力。支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加强全流程信息采集、计量监测、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
围绕激励约束、政策支持、标准提升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4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
在激励约束方面,支持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且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电解铝企业合理释放产能,加快能效低于基准水平或环保绩效C级的电解铝企业改造升级。严格执行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对电解铝企业等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
在政策支持方面,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鼓励各地区按规定统筹利用既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好现行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在标准提升方面,严格执行《电解铝和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建立健全电解铝行业碳排放标准体系。推动电解铝能效对标指南、节能监察等推荐性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强新型连续阳极电解槽、惰性阳极铝电解和废铝高值化再生利用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攻关,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将电解铝行业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装备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等,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为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行动计划》还要求,深入开展电解铝行业能效诊断,全面摸排本地区企业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主要装置和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加强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压茬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际节能降碳效果。同时,加大电解铝行业节能监察和监督检查力度,将节能审查制度执行情况和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纳入节能监察范围,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违规新增产能、落后产能淘汰不力、节能降碳量造假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