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央行宣布将于5月1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关人士表示,央行显然在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提早“出手”,防范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通胀风险和经济过热,为经济持续复苏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当然,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也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向常态回归。
随着4月份最后一周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束,央行已连续实现两个月净回笼,回笼资金超过1万亿元。尽管如此,市场人士表示,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却仍然宽松。特别是随着新增外汇占款持续走高及房地产新政作用下回流资金增加,3年期央票发行放量同时利率走低,债券发行火爆的背后利率也频频走低,货币市场利率则持续维持在低位水平,这些都意味着央行未来的回笼压力仍然不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通胀预期转化为实际通胀的威胁、面临着经济过热的风险、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而“热钱”的大量流入更导致外汇占款增加、资产价格上涨及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
从物价情况看,央行最近一次储户调查问卷显示,我国储户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指数高达73.4%,已是连续4个季度上升。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预测,今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同比上涨3.5%,超过3%的温和通胀警戒线。从GDP增速看,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11.9%,较以往几个季度增速明显加快。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浪潮中,我国11.9%的GDP增长傲视群雄,这在减少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该数据即使与经济景气年份相比也处在“过热”区间内。“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尽管一季度贷款增速已经下降到了20%的水平,但企业中长期贷款不减反增,中长期贷款中基建投资项目相关贷款的占比不降反升,显示投资过快仍将持续,因而目前正是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为走向偏热的经济降温的良机。”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过快的货币供应增速如果不能在经济复苏后尽快恢复正常,将成为未来通胀上升的火种。
确实,一季度虽然CPI升幅尚属温和,但通胀预期增强,经济也有趋热倾向,需要进一步控制流动性,加快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夯实经济增长基础,防范金融风险。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加之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未来外汇占款可能持续快速增长,为了对冲外币占款压力,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正常的流动性管理。货币政策也理应对几个月后的经济形势提前作出应对。”何况,随着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从楼市流出的流动性暂时将回到金融系统,如果不及时回收这部分流动性,很可能会流入其他资产,造成新一轮的资产泡沫,或者加快推升物价上涨。因此,更直接地说,冻结一部分流动性,有利于控制信贷投放节奏、速度、方向,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管理好通胀预期。央行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就指出,下一阶段应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
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24日在出席第二十一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部长级会议时指出,主要发达国家向金融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及其退出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加大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难度。周小川呼吁,经济复苏乏力的发达国家应尽快重建财政纪律,采取措施抑制主权风险的传导与放大并避免跨境传染。在考虑货币政策的退出时,不仅要考虑通货膨胀压力,还应考虑金融体系过多流动性带来的溢出效应和潜在系统性风险。他说,中国将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多种政策工具,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
我国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银河证券预计,在年内剩余时间内,央票发行和正回购操作仍会是央行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工具,数量型工具的运用将呈现常态化。毕竟,一个浅显的道理是:控制好流动性将能有效管理通胀预期、降低经济过热风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而如果效果不错,通胀压力减轻了,影响加息时间窗口的国内因素就降低了。因此,再提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