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国内新上两套装置,一是中沙天津石化35万吨/年的酚酮装置(苯酚22万吨/年,丙酮13万吨/年),另一装置为高桥石化老区6万吨装置扩能到10万吨,新增产能4万吨(其中苯酚2.4万吨/年,丙酮1.6万吨/年),新装置分别在2010年4月和2月顺利投产料生产,目前装置运行平稳,国内自给率明显提升。然而2011年国内并无新装置投产,预期依然延续市场“冰火两重天”。
国内新增酚酮装置计划正在启动,主要包括:上海西班牙欧迪萨40万吨/年(其中苯酚25万吨/年、丙酮15万吨/年),建设地点上海漕泾,2010年7月通过发改委审批,暂无投建计划;英力士65万吨/年(其中苯酚40万吨/年、丙酮25万吨/年),建设地点江苏南京,2013投产;中石化三井40万吨/年(其中苯酚25万吨/年、丙酮15万吨/年),建设地上海漕泾;香港建滔32万吨/年(其中苯酚20万吨/年、丙酮12万吨/年),建设地点江苏常州,时间待定;台湾化纤48万吨/年(其中苯酚30万吨/年、丙酮18万吨/年),建设地点浙江宁波,2013年投产;大连福佳35万吨/年(其中苯酚22万吨/年、丙酮13万吨/年),建设地点辽宁大连,在建、2013年投产。合计260万吨/年(其中苯酚162万吨/年、丙酮98万吨/年)。由此可见,2013年前国内供应不会增量。
对于苯酚市场来说,2010年可谓是罕见的“暴利年”,各家石化企业收益丰厚,市场最高点在15500元/吨附近;而丙酮市场并不是乐观,在年初9000元/吨的价格一路跌至年底最低点5400-5500元/吨的价格。主要原因一方面苯酚市场需求尚可,酚酮装置开工负荷较高,致使丙酮产出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国内进口量较多,港口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丙酮市场拉涨有一定难度。目前国内苯酚需求强劲,主要来自双酚A、环氧树脂产业链,这一趋势2011年不会改变,鉴于产能维持、因此酚强酮弱格局预期依然。部分装置预计在2013年集中投料生产。届时国内苯酚、丙酮市场自给率进一步提升,供求形势可能发生变化。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对原产于新加坡、泰国等东盟十国的苯酚、丙酮的进口关税从5.5下调至零,另外巴基斯坦降低至1.4,新西兰降低至3.3。2010年泰国、新加坡进口到我国的酚酮量较2009年又有了更大的提升,其中从泰国进口的酚酮量已经跃居前列。同时来自欧美国家的进口量也有明显提升。2011年这种趋势仍会强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外应用领域消费能力减弱,同时苯酚、丙酮之间消费差异同样存在,丙酮进口数量增、价格压力大,将在2011年特点更为突出。由于酚酮是联产装置,且产量调节弹性极为有限,因此这也将给国内厂家产品平衡带来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