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江浙等地棉纱贸易商反馈,1月中旬以来虽然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不断刷新11年来新高、东南亚各港口至中国海运费“居高不下”且舱位紧张,但越南、巴基斯坦、印尼等产地棉纱FOB/CNF报价连续企稳,纱厂、出口商报涨追高的意愿有所下滑,再加上截至目前沿海地区织布厂、印染厂、服装企业等开启减产/放假节奏(河南、浙江等局地物流已暂停),因此印度纱、巴基斯坦纱等都处于“有价少市”状态。
印度相关部门统计,2021/22财年(8-11月)印度累计出口棉纱46.02万吨,同比增长29.26%,其中孟加拉国占比38.7%、中国占比23.5%。但随着10月份以来印度棉花棉纱价格暴涨,中国买家签约采购量明显减弱,11月印度棉纱对中国出口量呈现同比、环比双双大幅下滑的趋势。
据市场反馈,近期印度普梳、精梳纱外盘报价仍小幅走强,OE纱报价持稳,纱厂调价偏谨慎。浙江某纺织品进出品公司表示,海关数据显示12月我国棉纱进口量14万吨,同比下降21.2%,但具体到印度棉纱的进口量同比降幅或已“腰斩”,印度C32S及以上普梳/精梳的进口量则更加惨不忍睹,一方面与印度、巴基斯坦棉纱价格与国产纱大幅“倒挂”有关;另一方面因棉花棉纱FOB/CNF报价大涨,印度纱厂和出口商延迟装运/履约甚至违约、毁约有关。
从调查来看,虽然截至1月下旬前,江浙等地轻纺市场贸易商进口棉纱库存普遍较低,但对疫情、对运费上涨及印巴棉纱等报价跳水的担忧偏重,因此短期囤货的兴趣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