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就面临芯片供应紧张的难题。
晶圆代工厂以及芯片制造商反馈的数据显示,2022年他们生产的车规级微处理器、存储、逻辑及模拟类芯片,只能满足中国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更强烈的芯片饥渴。
中汽协(CAAM)在2021年12月底时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达500万辆,同比增长47%。比亚迪等整车制造商则预测,这一数字在500-520万辆之间。各方的基本共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扩大。不过,与芯片的供应量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20%的需求缺口。与2021年相比,新能源汽车芯片短缺的状况更严峻。
现在,一辆汽车平均需要的芯片超过40种。相比于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更大。德勤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20年时,燃油车的平均芯片需求量为934个,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则为1459个。随着智能化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对感知、记忆、存储、计算类芯片的需求会再增加一个量级。在供应量相对确定的情况,产量越高则缺口越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芯片需求,大多集中在8寸晶圆的区间,以成熟制程为主。全球各大整车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颇为倚重的台积电,已经在大幅提升晶圆的产能,但在现时的条件下,问题已经不是台积电所能解决的。按照Ajit Manocha的统计,到2024年全球会有25座8寸、60座12寸晶圆厂建成。其中,有15座在中国。不过,这些都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全球TOP25的厂家中,中国只有安世半导体入围。这决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家只能继续依靠日本、美国、欧洲的半导体厂家供货,制程技术越先进的半导体,对国外的依赖程度越深。
由于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家,缺乏特斯拉的垂直整合、芯片自研等综合势力,所以在芯片短缺的状态下,只能予以减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