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第五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日前在郑州开幕。国内外新材料领域院士专家齐聚一堂,探讨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新趋势。巧借东风,郑州高新区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对接会同期举行,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统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涛等13位院士专家为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和新材料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就发展中遇到的行业和技术难题开出“良方”。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带领辖区21家企业代表出席。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创新要素支撑有力
会上,张红军首先对高新区区情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据了解,经过30余年接续奋斗、耕耘积累,郑州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高端创新资源富聚,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完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高新区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高新区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拥有“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等国家级称号。集聚超硬材料领域相关企业1838家,拥有三磨所、华晶、中钢、富耐克、中南杰特、新亚、中远、博特、金海威等行业内领先企业,形成了“技术研发-原料及辅料生产-生产设备制造-超硬材料合成-超硬材料制品”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龙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创新要素支撑有力。集聚了行业内70%以上的中高端创新资源,区内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材料领域学科优势明显,拥有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中钢金属制品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行业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标准10余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
公共服务体系完备 构建开放合作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完备。组建了“国家高效精密磨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行业产、学、研、用资源,培育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建立了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监督中心、超硬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等计量检测分析机构,全国超硬材料行业协会、全国磨料磨具行业情报网、中国超硬材料网、爱锐网、河南工业大学超硬材料数据库等网络平台,形成了完善的成果转化、生产经营和企业创业扶持等公共服务体系。此外,高新区还成功举办了5届“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充分发挥国际峰会高端平台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开放合作体系。
促进引领性、带动性强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把握这一难得的机会,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九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宇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6家企业代表分别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技术优势、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当前发展现阶段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相关诉求。院士们分别从专业领域出发,结合各自工作经验和新材料产业前沿发展形势,为高新区产业发展指点把脉,围绕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布局、产业链拓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
参会企业纷纷表示,此次对接会为企业和院士专家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位院士的点评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对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以此次对接交流为契机,企业能够和院士们建立起常态化联系对接机制,全方位开展产业、项目、人才的合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双赢。”张红军表示。下一步,郑州高新区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创区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深化产学研融合,进一步整合提升技术集聚和产业集聚,促进引领性、带动性强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不断推动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